年晚老鼠嫁女猫抬轿


林秀华
  除夕前的一天,乡亲们都忙着年三十晚的特色美食,家家户户都磨豆腐做糯米籺(因形似老鼠,又称“老鼠狗”,可能是粤语“饺”与“狗”谐音吧,外地人称为“团”)。小伙伴最开心的就是一边咬着煎得稣黄稣黄的老鼠狗到邻居家去炫耀一番,而我家的老鼠狗更是独具特色香味诱人,因为母亲包的饺子不仅外形大小适中颜值高,而且还在馅料中加入了河虾仁,因而竟有小伙伴提出要与我互换老鼠狗品尝。于是,我给你咬一口,你给我咬一口,那开心的劲儿就甭提了。
  到了年三十,大队便杀猪按家庭人口分配,此外,剦鸡杀鸭宰鹅以及磨豆腐等都是家常菜,不少家庭还置办大盆大盆的薯菇(又名“茨菇”),而且还要连着薯菇上的小芽儿一起炒,寓意来年多子(仔)多福,添丁发财。
  除夕是农村一年里最隆重的节日,祭祀神灵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家乡都有“初五朝,十四晏,年晚。”的说法,这就约定俗成了端午节、中元节和除夕日的祭祀活动的大概时间段,因而到了晌午时分,人们做得最虔诚的一件事就是祭祀活动了。
  祭品一般有香烛炮竹及三牲供品(我家乡指鸡、鹅和猪肉)以及“老鼠饺”或米饭面条等,而祭祀各方神灵也有先外后内的序次之分,一般先拜土地神社,再拜观音菩萨,最后便是拜祭祖先圣贤,拜灶君神。
  一顿丰盛的除夕团圆饭过后,年轻人成群结队地去公社礼堂观看票价伍分钱的电影,小孩子若是领到父母的打赏,早早就串联准备去公社看电影了。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我家偶然有过一两回这样的待遇。而没讨到电影票钱的小伙伴,则在家借着夜光玩走营、打仗、捉迷藏之类的游戏。
  晚饭过后,母亲收拾完碗筷,又要包花生汤圆;入睡前还要备好来年的“大熟鸡”(来年的火种):即在灶膛的火灰里放置一两块坚硬耐火且又未晒干的茶子树木头。
  大年初一早上生火煮汤圆时,母亲拨开柴火灰,看见红彤彤的火炭,便会高兴得中彩票似的说:“今年的大熟(阉)鸡要比旧年的更大更红火!”长大之后,我方才明白母亲此举的用意是:希望来年生活红红火火。
  广东很多地方都有大年初一不杀生的习俗,而我们村的十二叔公家就有年初一只吃素菜不吃荤的习俗。源于何故,我至今仍不得而知。
  当我们从外边玩累了回到家里时,母亲就叫我去把各个房间的小煤油灯点亮(那时农村还没有电灯),包括厨房和猪栏都要点灯,而且要一直亮到天光,这是一年里唯独无需熄灯睡觉的一个夜晚。
  这时,母亲就告诉我们,等到深夜就会看到老鼠嫁女猫抬轿。于是,我们小孩子就围坐在厅堂里烘着火笼,一边嚼着炒黄豆(准备送给老鼠嫁女的礼物),一边谈天说地,一边等待着老鼠嫁女猫抬轿的迎亲队伍闪亮登场……
  母亲早已老去,我等小屁孩也成了人父,始终没有看见过“老鼠嫁女猫抬轿”。长大之后,明知道这是一个民间传说,但我依然把这一故事给后代口口相传下去。我想,其寓意便是,要表达民众根绝鼠患、五谷丰登的愿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