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过年


周 旺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虽然几十年过去,回忆童年过年,有新衣穿、有好东西吃、有红包拿,很是想念。
  在乡村,腊月二十四搞清洁(家乡叫扫团),年就渐渐向我们走近,年味也浓了。
  每年“扫团”过后,祖母腌好狗乸鱼(也叫龙头鱼)、备好茨菇馅做籺。
  农历二十七八,虽然天寒地冻,我们一家大小,热情高涨,围在簸箕前,揉搓糯米粉的、下馅卷褶成型的、包菜叶的,一起做籺(方言芥菜包)。
  装满一簸箕后,放在“牛一锅”(大铁锅)里蒸,大约一个钟头,狗乸鱼的霉香味,夹着茨菇纯香扑鼻而入。籺的香味,透过灶厦(毛房)顶,随着炊烟袅袅向四周飘逸溢香。
  我望着籺,馋涎欲滴,不管烫手,用草纸包着拿起来就吃,咬一口换一只手。
  祖母总会嘱咐,籺热的,小心烫坏心肝。我一边“嗯嗯”应着祖母,一边咬着,口中喷着热气,虽然天气寒冷,心里却暧乎乎。
  童年时期,物资缺乏,少有籺吃,只有过年才能享受物美香味的籺。
  现在,时代进步,农村日新月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经济高度发展、市场更加开放,有的食品供过于求。家里不做籺,随时可在市场买到籺吃,味(咸)的甜的,应有尽有,但是,总感觉不到童年籺的美味。
  印象中,过年气氛最浓郁莫过于舞狮子。
  博美村有狮子队,大年初一至二,给村里社员拜年。社员家家门口挂红摆绿(用生菜、蒜子、红包绑成标),舞狮队所到之处,一路鞭炮声声,锣鼓喧天,十分热闹。初三至初五,白天,狮子队出到博贺镇给居民贺年。过了初五,到树仔、麻岗郊镇摆擂台、比赛。
  初二到初五晚上,狮子队在村里第二生产小队晒谷场,表演狮子“起山、过河”节目,观看的社员,把晒谷场围得水泄不通。
  旧时狮子简单,只有狮子头、狮子尾(一条二三米长的花布),一人舞狮子头一人牵狮子尾,很多小孩缩在狮子尾里玩耍。
  雄狮则一路跳跃一路舞动,有时象跌倒,险象横生,观众为之惊心害怕。每次狮子都“化险为夷”,顺利过河,历尽“艰险”,登上“山顶”,雄狮向全村四面方向贺拜后,抛下红布标语:“祝全村社员新年快乐!祝祖国繁荣昌盛”!此时,响起雷鸣般掌声。
  舞狮后,进行功夫表演。表演者腰绑红绸,先向观众合掌施礼。两人表演有棍刀对打、单人有单鹤独立、美女蛇吐信。百般武艺,各展风采。
  时至今日,舞狮队虽已解散,狮子“起山、过河”这种娱乐活动,永远记在我心中。
  现在,舞狮从单人到双人舞,表演走桩、高桩摘“标”等艺术,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令舞狮艺术更精彩,舞出新时代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