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瓜


■夏见
  月亮还卡在树杈,家家户户已把桌凳搬到了院坝里,桌上摆着糍粑饼、炒南瓜籽、水煮毛豆等。满院里的人,品着新酿的桂子酒,重复着吴刚伐桂的故事。
  而在这月圆的夜晚,最兴奋的当数我们孩童,兜里揣着香甜的零食,成群结队在院坝里忘情打闹。好像这月夜,就是为我们准备下的。当月亮升到天顶,奶奶就把我叫到她跟前,如此这般地耳语一番——该是到野地“摸瓜”的时候了。
  “摸瓜”是我老家沿袭已久的风俗——中秋节晚,村里男女老少都在院坝里赏月之际,就有热心人,示意孩子去地里偷摘冬瓜,悄悄送到还没生育小孩的年轻夫妇家中,并藏在他家被窝里。“八月十五送冬瓜,明年生个胖娃娃。”按老人们的说法,没生过娃的年轻夫妇,得到小孩送的大瓜,来年定会生个胖乎乎的小子。
  奶奶曾告诉我,母亲婚后两年都没怀上娃,奶奶就鼓动村里孩子,在八月十五晚“摸”来大冬瓜,放到母亲床头——真是奇怪,竟然不出两年,母亲就生下了我,还接连生下了弟弟妹妹。村里人都说,奶奶是个热心肠,哪家没生娃她就着急,每年中秋节她就叮嘱村里孩子,为没有生育的家庭“摸瓜”送瓜。
  得到奶奶“指令”,我就邀上几个小伙伴,不声不响地往院子后面的坡地里去。白天我们已经“踩点”,知道哪块地躺着大冬瓜。在银白月光的照耀下,听着夜虫凌乱的叫声,我们顾不得草丛里的露水打湿裤脚,就猫腰潜入瓜地,扭下两三个胖乎乎的冬瓜后,绕道抱回村里,再蹑手蹑脚地送到该得瓜的人家中。
  第二天,丢瓜人发现自家的冬瓜被人“摸”了,但都会若无其事,佯装不知。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中秋丢瓜也算一件善事。
  在奶奶的安排下,我带着小伙伴们“摸”了好几年瓜。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就不便再去“摸瓜”。但每年中秋,一茬又一茬顽童,仍在延续着摸瓜习俗。虽然,摸瓜不过习俗而已,绝无“送子”的功效,但我以为,这也算一种善心的民间表达——在万家团圆时,能心念他人的幸福,也是传统节日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