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月饼里的温柔


■魏欣然
  临近中秋,我与先生清点节礼,预备带回乡下老家探望公婆。一旁放置着先生精挑细选的月饼礼盒,包装华丽,各色口味印得清晰:蛋黄莲蓉、流心巧克力、椰蓉蔓越莓……种类繁多,独不见婆婆钟爱的五仁月饼。
  先生轻笑:“都是新口味,带回去给咱妈尝尝鲜。”
  “口味多,妈却未必喜欢。依我看,自己动手才最有诚意。”说罢,我起身走向厨房,着手准备制作五仁月饼所需的一应食材。
  我与先生相识于五年前,那年中秋,他第一次带我回到乡下老家。听说我们要来,公婆备下一大桌饭菜,除此之外,还有一盘婆婆亲手制作的五仁月饼。我本不喜五仁月饼,那些硌牙的坚果味道寡淡,不比莲蓉细腻,更不及流心月饼甜美。可那晚的月饼,饼皮金黄绵软,馅料丰富,一口下去焦香酥脆,甜而不腻。饼皮特有的浓郁奶香裹挟着坚果的醇香,在唇齿间徘徊不散。一只下肚,我犹嫌不足,却又矜持着不肯行动,婆婆似是看出我心中所想,笑着递与我另一只:“我们小时候,五仁月饼是稀罕物,能吃到一只便心满意足,不知你可吃得惯?”
  我早已沉醉于满口香甜,顾不得答话,只得拼命点头。婆婆握着我的手,脸上是无法言说的满足,她笑着,眼角牵起细密的纹路。窗外明月高悬,月光透过窗棂洒向老屋,婆婆的笑容融化在月光里,格外温柔。婚后,我与先生忙于生计,回乡次数屈指可数,逢年过节也不得抽身,当年那只五仁月饼的醇厚酥脆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收回思绪,我将烤熟的坚果细细剁碎,拌入面粉、蜂蜜与花生油,接着开始制作饼皮:糖浆、枧水与油乳化后揉入面粉,成团后静置冷藏。做完这一切,手腕酸痛不已,我抬起另一只手,轻轻拭去额头上的汗珠,微微喘息。月饼虽小,制作过程却颇为复杂讲究,当年,婆婆不知耗费了多少心神,才成就那样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五仁月饼。两小时后,我将面团取出,等分搓圆后将其擀成圆圆的饼皮,包好馅料,用模具压出好看的花型,放入烤箱等待月饼成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香味自烤箱飘散开来,恍然间,五年前中秋夜坚果的焦香似又在唇舌间蔓延,我心下紧张,又满怀期待,脑海中幻想着婆婆品尝月饼时,脸上那熟悉又温和的笑。
  十分钟后,月饼烤熟成型。夕阳西下,天边红霞连绵不绝,月饼整齐排列在托盘内,余温未散,金色的饼皮染上橘红的霞光,热烈而温柔,像极了心中那份对家乡的炽热。我与先生将月饼一一包装好,随即踏上回乡的路。
  回到老家已是傍晚,餐桌上的菜肴依旧丰盛,旁边照例摆放着一盘月饼。许久不见,婆婆鬓边添了几缕银丝,脸上的皱纹也深了许多,见我们平安回来,她赶忙起身相迎。我将做好的月饼递与婆婆,笑着说道:“妈,我做了您最爱吃的五仁月饼。”
  婆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双手托着月饼,指节因常年劳作微微变形,指尖轻抚饼上的花纹,像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婆婆将月饼放入口中细细咀嚼,眼中充盈着泪水,她像当年那样握住我的手,嗓音哽咽:“这是妈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婆婆用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拭去眼角的泪珠,随后将餐桌上的月饼拿至我面前,笑容温和,令人如沐春风:“妈记得你最爱吃莲蓉馅儿,今年向隔壁阿婆问了配方,她说你们年轻人,爱吃新鲜,还教我做了流心月饼,快尝尝,合不合口味。”
  我怔怔地望着那盘莲蓉月饼,喉间蓦地一哽。五年前随口的一句话,竟被婆婆默默记在心里……感动如暖流般涌上心头,我轻轻咬下一口,莲蓉馅儿裹着蛋黄,咸香细腻,入口即化,刹那间,清甜之味充斥整个口腔,那份甜蜜顺着咽喉一路蔓延,将整颗心牢牢包裹。
  明月高悬,一如当年,柔和的月光落了满屋,婆婆脸上挂着我最熟悉的笑容,温和且慈爱。月饼的甜香萦绕在唇齿间,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原来有些温柔,从未需要言语,它藏在每一轮圆月下的团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