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与养生
中秋佳节,也是养生节点
中秋佳节,对于老年人而言,是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刻,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节点。此时气候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增大,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减退,适应能力减弱,更需要科学调养。
静养收神,调畅情志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秋季养生首重精神调摄。家人应多陪伴老人聊天,回忆往昔温馨故事,参与准备团圆饭等家庭活动,让老人感受亲情温暖。若老人出现情绪低落,可鼓励其通过电话、视频与远亲好友交流,疏导思念之情。老年人自身也可通过静坐观月、聆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等方式宁神定志,保持内心平和。
饮食有节,巧食月饼
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但大都高糖、高脂、高热量,老年人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胆囊疾病者应浅尝辄止。品尝月饼时可搭配热茶,如普洱茶、乌龙茶等,既助消化,又解油腻。
秋季饮食当遵循“少辛增酸”原则,少食葱、姜、蒜、辣椒等辛味发散之物,适当增加苹果、葡萄、山楂等酸味果蔬,以收敛肺气。此时气候干燥,易伤津液,可多食百合、银耳、芝麻、蜂蜜等柔润食品,以及梨、荸荠、莲藕等时令蔬果,以益胃生津。中秋团圆宴常丰盛,老年人须注意饮食有度。团圆宴宜荤素搭配,烹调以蒸、煮、炖为主,减少煎炸,减轻肠胃负担。
起居有序,防寒避凉
中秋前后,昼夜温差增大,早晚凉意明显,老年人机体调节能力减弱,易受寒邪侵袭。俗话说“春捂秋冻”,但对老年人而言,“秋冻”应有度,尤其注意头、颈、腹、关节等部位的保暖,夜间睡眠时关窗盖被,防止秋风直吹。
起居应顺应自然界“秋收”的规律,早卧早起。保证充足睡眠,有条件者可安排午休半小时左右,以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清晨起床不宜过急,可先在床上舒展四肢,稍坐片刻再下床,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发眩晕。
适度运动,强身健体
秋高气爽,正是户外活动好时节。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项目。运动时间以早晨阳光初照时为佳,此时空气清新,气温适宜,有助于人体阳气升发。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觉疲惫为度,避免大汗淋漓,以防津液耗伤。
中秋赏月是传统习俗,老年人赏月时间不宜过晚,避免熬夜伤阴。
防病保健,平安度秋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接当风而坐。可根据体质情况进行秋季调补,但应遵循“平补”原则,不宜过度滋腻,可咨询中医师后适量食用山药、莲子、红枣、芡实等平和补品。
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切不可因过节而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外出活动时应随身携带常用药物和联系卡片。若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