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路
■杨旭华
吃过晚饭后,热气消了,凉风吹起来了,月亮也升起来了。于是,我带上门,散步去。
这是一条正好经过我家门口的乡村水泥路,四五米宽,每相隔一百米都安装一盏太阳能路灯,明亮的路灯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把黑夜映照得如同白昼,偶尔一辆小车或者摩托车开过,车灯把路照得更加光亮更加辽远。路的两旁,是一栋栋各有特色的楼房,大部分的楼房都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种着杜鹃、月季、山茶等花卉,它们争妍斗艳,香气四溢。楼房门口,丰田、大众,甚至奔驰宝马等牌子的小车整齐划一地停在停车位上。走下一个斜坡,便是一座小桥,桥下流水潺潺,正在唱着夏天的喜悦。跨过这座小桥,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金黄的稻田,饱满的稻穗点着头,好像向我问好。一阵阵微风吹过,一股稻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
看着这美丽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三十多年前的这条路来。也是在这样的一个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我走过无数次这条路。那还是一条狭窄的乡间小路,不到一米宽的路面,杂草丛生。两旁长满了大树和荆棘,稀疏的几间瓦屋的轮廓淹没在黑暗深处,黑漆漆的树上不时掠过一两只鸟影,伴着时远时近“咕咕咕”的鸟叫,令人胆战心惊。尤其是雨季,整条小路泥泞不堪,走路的人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跋涉。依稀记得村里卖米的二爹每晚的黄昏用自行车驼着从外村收购回来的三百多斤谷子跌跌撞撞的经过我家门前的小斜坡时,我们全家人都赶紧跑过去,帮他推车、扶车,一直推到坡顶;依稀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每晚下自修回家的路上,总有喜欢恶作剧的男同学装神弄鬼,把女同学吓得尖叫连连;依稀记得有一年中秋之夜,我和我的堂弟乘着月色,从村头走到村尾,又从村尾走到村头。谈学习,谈理想,从天南地北到古今中外,从日月星辰到江河山川;依稀记得在一个滂沱大雨的下午,三叔骑着他的那辆二十八寸凤凰牌自行车,从这条路把他的新娘娶回家;依稀记得二叔公去世,乡亲们把他放进鲜红的棺木,在一天早上,伴随着阵阵忽高忽低的唢呐声和短促的鞭炮声,被四个大汉抬着从这条路送到他最终的归宿之地……
“华叔,又散步啦?”忽然,一个声音我拉回现实,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我小学同学松的儿子,他已经从一个小孩长成广州医科大学大二的学生了,我连忙说:“是的,是的……”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今天的家乡早已旧貌换新颜,美不胜收了。家乡的路,交汇着乡亲们的悲欢离合,记载着时代的沧桑变迁;家乡的路,从泥泞小路到康庄大道,它书写着家乡浓浓的乡音,暖暖的乡情;家乡的路,它见证了乡亲们在党领导下一步步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愿景;家乡的路,是一条美丽之路,是一条幸福之路。我相信它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宽广,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