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色的身影


  

□王侏晓
  油城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路,就像一条条流淌着油页岩的血管。
  这些血管,连着南方这座年轻的城市,也连着一个个正在振兴着的乡村;连着仰望天空的座座高楼,也连着青山绿水间炊烟袅袅的小屋。
  这些血管,用沥青的铺展来伸延连通南北的通畅,用混凝土的硬度来承载往来东西的负荷,用桥梁跨过江河的阻隔,用隧道穿过山岭的心脏。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血管上,一个个橘红色的身影挥动着扫帚,扛着磨得光滑的铁铲,驾驶着轰隆隆的扫路车,清理着道路两旁的杂草,修剪着长了胡子的花带,扫走灰尘和树叶,抚平路面上的凹凸,缝上一个个被车轮咬烂的补丁。
  这些橘红色的身影,在烈日下不一会儿就会被蒸干汗水,在寒风中吹裂肌肤冻僵手脚,仍然日夜巡回在路上,在春暖花开时提早储备补给道路的营养,在风雨来临前作好时刻准备上路作战的姿态,在险情出现时第一时间奔赶现场,在迅速处置完危险后默默离开。
  虽然现在没有了尘土飞扬的沙土路,尽管早已告别了刮沙车形如蝶形的“沙沙”爬行,但养路车“丫”形的方向盘依然是这些橘红色身影通向深山与闹市的大门。他们不在乎流汗和劳累,不在乎平凡和没出息,每天重复着修路和养道。他们开设了一个新时代的养路诊所,在流淌着油页岩的血管里燃烧青春。他们每天带着一身正气、责任与义务,朝着晨曦的路口铺出一个个平坦的早晨,抚平傍晚的脸平安着城乡的一个个黄昏,让新时代通向未来畅行无阻。
  他们是在为这些大大小小的血管清除路障,是在变车辆的颤抖为舞蹈,是在变车轮的嘶哑为歌唱。
  他们用血管中的“畅”来保障连接晨昏的任何流动,用血管的“洁”来增添城乡创卫固卫的分量,用血管“美”来提升油城创建文明的品牌。
  他们是油城重要的一分子。让我们与油城一样,记住这些在油城一条条犹如血管的路上走动着的一个个橘红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