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


  

□薛伟雄
  我们这一代,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按当时的说法,我们属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幸福甜蜜的新一代。
  的确,比起祖辈我们是幸运的。在我们头上没了三座大山,在我们脚下走的是社会主义金光大道。有书读,有饭吃,于当时来说,是再幸运不过的事。
  经历过苦难的父辈,他们用知足心理,在新的生活中启迪我们要珍惜当下,感恩党和国家。
  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旧时苦难,但从父辈言传身教和教科书中,知道旧社会苦新社会甜,从小懂得党恩深似海。跟共产党走,听党的话信念植入脑海。同时父辈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作风,也给了我们很好的传承。
  我们的少年时代,是国家处在新旧体制转换磨合期,历史上民族的积贫积弱,给国家留下不少后遗症。所以,我们虽没经历过万里长征的苦难,可也体验过三年困难时期。在那个时候虽然不大理解社会与人生,可在朦胧的意识中,略懂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幼小心灵中知道从小要努力学习,只有奋发才能争气,才能振兴家门,才能报效祖国。
  因此,努力学习已成为我们自觉行为,自从背起书包的那一天,不用爹娘接与送,也不怕风与雨,我们也是在风雨中长大的一代。与当今一些在保温瓶中长大的孩子有着天渊之别。
  我们的青春,正好赶上文革,人生的黄金时代不是在大学校内闪光,而是在田头埂尾发热挥汗。我们读完高中就到农村去。农村是广阔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跟着时代口号,我们城镇户口的上山下乡。在广阔天地用拿笔的手,在犁扶锄把上磨出老茧。那时,我们虽苦犹荣,毫无怨言,既安于农村也不止于农村。
  跳出农门,有了工作,我们庆幸自己是时代幸运儿,苦尽甘来。在单位里,我们带着一身清贫,一身牛劲,秉承先烈和新时期劳模艰苦奋斗的作风,以路灯品格,凭着实干和苦干,赢得组织认同,社会认可,才站稳脚跟。虽然我们没有烫金文凭可依,可凭着一路的摸打爬滚,也冲出一条血路,有了上进。
  人在而立之年,处于社会大家庭中,我们这一代也成为生力军,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有的成为骨干,有的挑起大梁。可在知识爆炸时代,文凭吃香,职称闪光,又在考验着我们。
  人到中年,为了不被大浪淘沙,我们肩挑家庭重担,心系单位生存与发展,做到工作与学习两不误,夜以继日不懈努力着。为了充电,学习之路五花八门,读刊大、函授,参加培训,自学考试……是我们获取文凭、职称必经之路。
  一路走来,超负荷运作,让我们如愿以偿。文凭职称,资历业绩,都为我们提供了大展宏图的空间。实践也让我们换来成熟与坚韧。可岁月不饶人,我们已由青丝满头到了鬓发渐白,我们又迎来一场主动让贤决择,提前光荣引退。
  回顾过去,虽然有诸多感慨,但我们还是“细思皆幸矣”,仍是生活丰富多彩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