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次瞎指挥
■杨振文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驻广东省曲江县大坑口镇广州军区某油库服现役。1990年6月,广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一纸干部任命书,将在总库政治处任干事的我任命为第二保管队队长。到任之后,总库党委考虑我是政工干部出身,熟悉党建业务,就下文让我担任党支部书记职务。
该党支部系由两个保管队组成,有党员10多名。两个保管队加起来,共有官兵几十号人。保管队营区驻扎在半山腰上,前不着村,后不见店,生活枯燥单调,与总库机关相隔几公里,承担着看守管理好储存在大山里部队平战时用油任务,几十号人吃喝拉撒什么都要管。
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我积极面对,尽快适应,没有带兵经验,摸索着干,注意日积月累。仓储油料管理知识不扎实,抓紧补课,带兵闲空之余,拿起油料管理知识书籍就啃,虚心向有经验的保管员学习。上山没多久,我就适应了新环境条件,融入了保管队这个战斗集体,和官兵们摸爬滚打在一起。
我在带头安心守山的同时,一直盘算着,如何改变这里,创造拴心留人工作生活条件,让大家安心守山,守好山。
保管队原来只有半亩多菜地,平时自产蔬菜远远满足不了几十号人的需要,每逢淡季,生产蔬菜更是少之又少。为扩大种植蔬菜面积,我带领官兵在原来菜地旁向荒山要地,一锄一铲地开垦,铲除杂草,搬开石头。经过1个多月日夜努力,官兵们硬是从荒草堆里开垦出2亩多新菜地,并安装上自来水管,方便用水淋菜。
有了比较宽敞的菜地,官兵们种菜积极性很高,课余饭后时间,主动到菜地干活,不是施肥浇水,就是除草松土,生产的蔬菜达到了半自给。
有了自产蔬菜之后,经队党支部研究之后,打算在队部山坡下面盖2间平房作为猪栏,饲养10头存栏猪,这样既可以解决官兵吃猪肉难问题,又有猪粪用于种植蔬菜,改良菜地土壤,一举两得。
但是一时为难的是没有建设经费,为此,我一方面以党支部名义向总库党委打报告,申请下拨经费;另一方面,我又隔三岔五地跑总库机关协调有关部门。对我队申请经费报告,总库领导十分重视,很快就作了批复,使建设经费得以落实。
有了建设经费,我们及时请来施工人员在队部山坡下面施工,很快就建造起2间共有30多平方米的猪栏。
建好猪栏,我们买回猪苗、饲料,做到常年存栏猪达到10头。由于我们科学饲养,很快受益,有效地改善了官兵们伙食,当年的八一建军节和次年的春节集体聚餐时,我们杀猪,官兵们吃的是全猪宴,感觉特别香,心里美滋滋的,大家乐也融融。
种植了蔬菜,饲养了生猪,有菜有肉了,但是缺塘鱼。如果能够给营院内那条山溪水筑一道坝,拓宽溪面,蓄水成鱼塘养鱼,解决官兵吃鱼难问题,那更是锦上添花,十分完美。
于是,我将这一想法在全队人员大会上一提出,立即得到全队官兵的积极响应和全力支持。人心齐,泰山也能够移。
调子定了之后,我带领全队官兵利用冬季干旱季节开工,苦干加巧干,硬是在山下水沟边乱石堆中开挖,打算像修筑工事那样,筑条大坝截下山溪水。
开挖作业劳动中,官兵们热情很高,干劲十足,其间的好人好事令我感动,有的下了岗哨,本该休息的也来干,有的受伤、有的感冒生病等也不下火线,加班加点干,节假日也不休息,没有人叫半声苦半声累。
在开挖鱼塘期间,有个别战士向我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在山沟沟小溪水旁边挖鱼塘不合适,日后堤坝会崩塌的,建议停止劳动作业。
对战士的好心提醒,我却听不进去,主观武断,继续指挥大家日夜干,每天挖山不止,加快推进。
在经过4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挖出1口有近1亩水面的小山塘,并到曲江县水产公司鱼苗繁殖场,购回了鱼苗下塘。
有了鱼塘之后,官兵们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割草投塘喂养。我打算在喂养1年之后,就放水干塘抓鱼,届时官兵将有自己生产的塘鱼来改善伙食。
可是,计划落空。在次年的雨水季节,一场特大暴雨,引发山洪,飞瀑滚滚而下,洪水将鱼塘大坝冲毁。一夜之间,鱼塘被夷为平地,放下的鱼苗更是所去无踪,官兵们一年多的心血瞬间付诸东流。
事后反思,决策失误,浪费了劳动力和物力财力,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事情不能做,做了就要受到惩罚,教训多么深刻。
这次教训,我牢记于心。在日后的带兵日子里,我讲究科学带兵,讲巧干,不盲干,尊重自然规律,自己做得到的,才叫官兵做,自己做不到的,绝对不叫官兵做。
忙碌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中,我上山带兵一干就是三年,我不负组织重托,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队党支部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我本人也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被广州军区授予老山区荣誉称号。
1994年初,工作需要,我下山离开保管队,进入总库党委班子,担任管理处处长职务。
又过3年,我服从部队建设需要,脱下了这套穿了20多年的绿色军装,转业回地方工作,离开了部队,作别了粤北。
我那次瞎指挥官兵在山沟挖鱼塘事件,如今虽然30多年过去了,我仍心有余悸,深感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