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社会力量,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梁媛婷(化州)
  近期,受多个台风接踵而至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暴风和强降雨天气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特别是今年台风“桦加沙”的到来,让全市上下快速进入备战状态、临战状态。除了政府部门主导做好各项防御台风和灾后复工复产工作外,各类应急救援社会组织也纷纷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效弥补了资源的不足。我市属于东南部沿海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都会频繁遭受台风侵袭。因此,我们要发挥应急救援社会组织的力量,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同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建强社会应急力量队伍。将党员干部、退伍军人等中坚力量充实到应急救援社会组织中来,由相关业务部门加强基层应急救援专业培训,通过平战结合、一专多能、训战一体等模式,提升队伍实战能力。如化州市橘州应急救援大队、化州市橘州森林消防大队是由化州鉴江司法职业学校发起并通过茂名市红十字会捐资组建而成的社会性质民间救援力量,现招募队员39人,其中90%以上为中共党员和退伍军人,具有较强的纪律性和执行力。日常中,队员们担任学校教官,承担安全教育与体能训练任务;一旦灾情发生,立即转换角色,快速集结投入救援一线,实现“平战结合、一专多能”的高效响应模式。
  建立健全统一调度机制。应急部门、消防救援部门等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要对社会救援组织实施一体化规划管理,明确各类主体职责边界,加强培训与预案对接,根据工作实际需求进行定向调配,有序组织队伍参与应急演练、联合执勤和隐患排查,增强协同处置水平,减少资源浪费和盲目施救,确保社会力量高效、有序参与。
  强化激励保障。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是提高应急救援规范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手段。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装备、物资等需求,共享灾害风险信息、应急避难场所等关键资源。通过完善激励保障政策,对表现突出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认可与支持,激发持续参与的动力。如化州市橘州应急救援大队和化州市橘州森林消防大队配备了运兵车、冲锋车、消防水车,以及抛投器、冲锋舟、橡皮艇、风力灭火机、高压水泵等救援装备,具备应对城市内涝、人员转移、防火救灾等多种灾害场景的处置能力,并配置了相应功能室场,有效保障了日常驻勤与战备运行。
  总之,应急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将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融合,构建多元共治、协同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