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守护“土特产”彰显法治温度


特约评论员蔡湛
  茂名日报日前报道,高州市金山法庭以法治温度守护“甜蜜经济”,创新打造“荔枝法庭”品牌,以司法赋能荔枝产业品种保护、产业升级、文化传承和高质量发展,彰显了为茂名“土特产”发展保驾护航的法治担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山海兼备、资源丰富的茂名大地,孕育大批“土特产”。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保护古荔枝树、化橘红等特色产业的地方性专项保护条例,并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施行,体现了以法治保护和推动茂名“土特产”发展的立法为民使命和责任,也为乡村开拓特色产业和基层治理提供了法律武器。高州市金山法庭依法保护古荔树的司法实践,就是一项成功的案例。一家农业公司在向根子镇村民租了99棵百年荔枝树后拟做矮化处理,引起村民不满。金山法庭了解后,迅速启动“庭所共建”多元解纷模式,向相关企业宣讲古荔枝树保护条例的立法宗旨和法规要义,讲清荔枝古树保护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只算短期经济账——保护并用好古荔资源,才能赢得更大更长远效益。经过司法部门调解,99棵古荔树交还村方。凭借古荔树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慕名前来观光旅游的客人每年超百万人次。民宿、餐饮、销售等文旅事业蓬勃兴起,给村庄和村民带来稳定丰厚收益。金山法庭牵头成立的行业纠纷调解中心累计化解涉荔枝纠纷237起,协助果农追回各类损失200多万元。可见,以法治守护特色产业,为茂名“土特产”发展注入法治动能,提供法律保障,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建设至关紧要,“甜蜜经济”在法治护佑下,才能行稳致远,造福民众。
  送法下乡,现场服务,既是司法守护“土特产”的务实路径,也是传递法治温度的高效纽带。金山法庭以2个审判团队为核心,联动辖区四个镇(街)综治中心、55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将解纷阵地前移到田埂果园,通过“1+6+N”工作体系诉前化解涉荔纠纷317件,调解成功率超90%,取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法治效果。一家电商大户由于物流公司冷却环节原因造成100多箱荔枝变质,联合调解组在现场取证并讲解相关法律,促成物流公司全额赔偿6万元。一位村民用了农资店的保果剂出现黄叶问题,主审法官几经调研,发现问题出在药剂不合格上,最终当庭调解由农资店赔偿损失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这种把法庭搬到家门口、在荔枝树下普法的方式,在千年荔乡成为司法为民的常态。通过讲解果品销售、农资买卖、电商直播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为果农提供精准法律服务,让法律为村民勤劳致富撑腰壮胆,帮助村民增产增收。由此可见,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是依法护航“土特产”的关键一环。接地气的法律讲解、移至山间地头的司法服务,既为特色产业提供了定制化法律服务,也推动了多元共治、编织起护航发展的“保障网”。让群众在每宗案件的审理或调解中感受司法的公平正义,正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以法治力量赋能“百千万工程”的要义所在。
  紧贴群众所盼所愿,是地方立法的生命力所在。金山法庭的司法实践,是茂名政法系统用法治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也为增强司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展现司法担当、传递司法温度提供了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