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常态化

颜庆明(市区)
茂名日报报道,近日,市长王雄飞到化州市江湖镇开展“四下基层”接访活动,在该镇综治中心,现场接访两批来访群众,关切询问他们的家庭、就业情况,研究解决他们反映的邻里施工纠纷、损毁道路修复等问题,彰显了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我市创新探索构建访调对接机制,依法及时地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信访突出问题,做到来访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解决难题,化解矛盾,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知民度”。
推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常态化,要真正做到身下心入。古语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扛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职责使命,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多踩踩乡土村泥,多听听群众的心里话。带着为民办实事的真情实感,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心,扎实办好每件信访事项,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推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常态化,要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新征程上,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元,表达诉求的方式也呈多样化,这对领导干部的下访接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打铁还须自身硬。在下访接访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既要补精神之“钙”,努力破除一遇访就“不愿为、不敢为”的思想;又要充业务之“电”,克服本领恐慌,改变“一遇事就翻书”的窘迫,不断加强信访业务和政策知识学习,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跟踪督办,确保群众诉求落实到位。同时,要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拓宽接访渠道,不断创造适应群众新需要、体现时代新特征的信访工作新模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推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常态化,要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但下访接访是前提,解决问题才是目的。领导干部的下访接访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将会伤害群众的感情,影响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在下访接访过程中,对于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于不合理诉求,要耐心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让群众理解满意。各级领导干部要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学习教育的契机,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带头接访下访,加强督导问效,推动接访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作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人民群众每一次的来信、来电、来访,都寄托着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期盼。推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常态化,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种“察其疾苦”的做法,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疏解社会矛盾,促进民生福祉,助力茂名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