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
■李伟立
鲎,渔民及海边人对它再熟识不过了。
鲎的外形独特而奇异,宛如一个身披铠甲的武士。那坚硬的外壳,不仅是它抵御外界侵害的坚固壁垒,更是岁月镌刻下的独特印记。仔细端详,它那如铜铃般的眼睛,虽透着古朴与沧桑,却又仿佛藏着海洋深处无尽的秘密。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它那流淌着蓝色血液的身躯。据科学研究发现,鲎的血液中富含铜离子,当与氧气结合时,便呈现出神秘而深邃的蓝色,这独特的蓝色血液,宛如大海馈赠的神秘宝藏,不仅是它生命延续的独特密码,更是现代医学抗癌研究领域的珍贵资源,从中提取的抗癌物质,为无数在病痛中挣扎的生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1995年在湛江举行的一个全国食品博览会中,湛江海洋研究院就有个鲎提取防癌物质的科技研讨讲座,我在讲座中听取了该院在鲎血中提取防癌物质的实验报告,感觉到了鲎对人们健康有着意想不到的宝贵贡献。
我们要知道,鲎,不是一般的海洋生物。它是来自中生代的远古遗民,曾与称霸陆地的恐龙同一时代,见证着地球古老而神秘的过往。历经无数次的地质变迁、气候更迭,恐龙早已成为化石,深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而鲎却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奇迹般地延续至今,成为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这不得不令人惊叹生命的坚韧与奇妙。
在我家乡博贺港,鲎,以前作为地方特色小吃,令人趋之若鹜,先吃为快。煲鲎粥,吃鲎卵,是大排档乃至大酒店推出的时尚特色食品。人们吃鲎,不仅是馋于美味,更有一种说法,经常食鲎,会预防生疮生痈,它有着凉血去毒的神奇功效。于是,在袅袅炊烟中,鲎被用来煲粥煲汤,那独特的鲜美滋味,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承载着海边人家浓浓的生活气息与对健康的质朴追求。
由于鲎的美味和疗效,那些年间,不少人宁愿驱车百里,也要来博贺吃鲎。鲎虽为美食,但一般人不会烹饪,只有渔民或海边人才会做得好吃。
鲎有一个生活习性,它出入必是成双成对的,一雌一雄,永不分离,被誉为“水下鸳鸯”。相传如拆散它们,两者都活不了,如捉去一个,那么两个都得死,棒打鸳鸯,似乎太过“残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度的捕捞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让鲎的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曾经在海洋中自在游弋的它们,数量急剧减少,如今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这不仅是对鲎这一珍稀物种的呵护,更是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从曾经餐桌上的美味,到如今重点保护的对象,鲎的命运转变,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是如此巨大,每一个物种的生存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现在,鲎被保护起来,不止于博贺,包括其他地方整个水产市场都见不到鲎了。捉鲎、卖鲎、吃鲎,都要被处罚,甚至坐牢,酒家食客都不会去触碰法律红线。
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我们不能仅仅从人类自身的利益出发,去过度索取甚至肆意破坏。就像鲎,它不仅仅是一种生物,也不仅仅是抗癌研究的资源,它更是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见证者,是大自然生态平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我们追求科技进步的时候,更应时刻牢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因为,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在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这些古老而珍贵的生命,留下一片自由、安宁的生存空间,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