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与荔枝


储良龙眼

荔枝古树挂果累累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黄金明
  龙眼是南粤土生土长的佳果,原产于我国南方,分布于东南及西南数省,两广最多,福建、台湾也有不少。亚洲南部和东南部也有栽培,但品质较劣。在两千年前的汉代,沙田龙眼便作为珍品向朝廷进贡。《汉书和帝记》有“旧南海(即今高州沙田)献龙眼”的记述:“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帝敕太宫,勿复受献”。在唐代,龙眼更是被列为朝廷贡品。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描述:“资益以龙眼为良”“龙眼味甘,开胃健脾,补脑益智”。据《茂名县志》记载:“高州沙田列汉南海图经。”龙眼中的极品“储良广眼”,出自高州分界储良村,母树仍存于村中。从1983年起,由政府扶持对该树进行保护和育苗繁殖。1990年广东省龙眼单株评选,储良广眼获第一名。1992年,储良广眼参加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展评,荣获金牌。历年以来,茂名已种植了上百万亩的“储良广眼”。举目所见,大小果园里的龙眼树,多是该树子孙。有一年,我跟几个友人驱车去高州采风的路上,我说茂名龙眼量大质优,居全球之冠。车上有位广西籍的知名诗人反唇相讥,坚称广西龙眼最好,否则龙眼怎么又叫桂圆?而广西就简称桂。
  龙眼品种甚多,珠三角所产以石硖为佳。清代赵古农择《龙眼谱》记述:“粤之龙眼,当十叶为第一,十叶之名,俗化作石硖,石与十音类,硖与叶音似,其实此种则名十叶,盖凡龙眼叶或七片八片一桠不等,而此则一桠不等,故因以别其种也。”作为龙眼的狂热爱好者,我曾各买数斤,花了一个下午,张开大口,细嚼慢咽,精心比较,石硖固然不错,但我还是更喜欢储良。储良核小,果肉肥厚通透,汁多无渣,清甜爽脆。而石硖果肉略薄,甜味稍淡。南北水果之中,我最爱龙眼,以前是,现在也是,我想今后仍是。
  荔枝分布于我国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讲述了荔枝的前世今生,是一篇妙文。广东荔枝的品种有三月红、黑叶、妃子笑、白糖罂、淮枝、桂味、挂绿、冰荔、尚书怀、仙进奉、鸡嘴荔、糯米糍、凤凰荔、禾虾串等等。市面上能随便买到的好荔枝,应以桂味及白糖罂最常见。荔枝果肉半透明如凝脂,味极甘美,但不耐储藏,《本草纲目》记载:“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现在有了冷冻技术,可以保存略久,但终不如新鲜的好吃。南方人奔赴乡间果园,现摘现吃,大快朵颐,才是原汁原味。荔枝木材坚实,纹理雅致、耐腐,为上等名材。而乡人多以荔枝干柴做烧鸡,风味虽佳,却多少有点焚琴煮鹤之嫌。
  茂名有四大古荔园,我去过茂南羊角禄段古荔园和高州根子柏桥古荔园。其荔枝古树分属多个品种,曾于历代进贡皇家的“妃子笑”就是其一,有杜牧诗为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苏轼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的当是罗浮山荔枝)。古荔园里,五百年以上的荔枝树数以十计,有不少黑叶荔枝树在千年以上。茂名还有一种较少见的荔枝禾虾串(禾虾学名稻蝗,炒熟或烤熟了吃,乃乡村孩子垂涎欲滴的美味)。禾虾串果实不仅挂在枝头上,还结在树干上,果实浑圆、鲜红,一串串,一簇簇,就像红葡萄或红樱桃,极富观赏性,深受画家及摄影师的青睐。但因味道偏酸,产量又低,少人栽种及存留,能见到的果树多在百年以上。
  在我们村,没有什么比龙眼和荔枝这两种果树更相似的了,它们肯定是近亲,就像人类和猴子。龙眼树和荔枝树在枝干、树叶上彼此相似,不是有经验的人,根本无法区分。它们的花朵也相似,淡黄色、碎粒状,有点像芒果花,但没有芒果花的浓郁香气。作为花朵,实在是太朴素了。然而,花朵里头隐含着不简单的能量,向来受蜜蜂宠爱。在岭南,荔枝蜜是上佳蜂蜜。在南方,此二物向来是最名贵的水果。龙眼肉制成的元肉,既是滋补之佳品,亦是《本草纲目》记载的良药,价格尤在荔枝干果之上。即使在结果时,它们仍保持了一贯的相似性,淡黄色的小果,表面上分布着粒状物,凸凹不平,貌不惊人,堪称是水果家族的丑小鸭,却会在夏天或初秋变成白天鹅。
  荔枝开花、结果的时间比龙眼要早(早晚视品种及地域不同),成熟期亦相应隔开,这是上天对人们的眷顾,也是对它们的关照,以免两虎相斗。这两种水果,受欢迎的程度因人而异,难分伯仲。我们村的荔枝在年底开花,花期长达三五十天,等荔枝花凋谢而结出小果时,龙眼开花了。当果实膨大及接近成熟时,两者才清晰地区分。一棵成熟的荔枝树仿佛挂满了红色的小灯,或跳跃着一簇簇火苗。我这样说不仅是要强调荔枝果的表面色彩,同时强调荔枝肉里隐藏的火焰,能将人烧伤。“一颗荔枝三把火”,这是南方人说的上火,荔枝甜美可口,却不宜多吃。吃时蘸点盐水,有利于去火,但作用不大。上火的人,只好去煲凉茶饮服,或用“瓜咸”(蒲瓜切片晒干腌制而成的咸菜)或黄瓜干煲粥食用,亦颇见疗效。一树成熟的荔枝显得太张扬,太激动。每一只荔枝果都像心形的火焰,跟跳动的烛火何其相似。而果子成熟的龙眼树就很沉得住气,果实表面布满了颗粒,果实颜色似比绿叶更显低调,颜色更淡而呈青黄色,而得以从叶丛间区分。龙眼果呈椭圆形而近似圆球,可能是水果家族中接近于地球形状而最为细小者。通常,龙眼果不怎么会上火。
  父亲说,过去村庄的空地、村巷处及山野上,到处都是荔枝龙眼树,不乏名贵品种。但荔枝不能充饥,亦无人晒荔枝干果,只好任其坠地而腐烂。荔枝核还有一个用途,乃是孩子们做旋转游戏如扦转及陀螺的玩具。
  村子里有一种叫“火山枝”的荔枝,熟后颜色青黄,酸涩无比,无人问津。相较而言,龙眼果自古至今,均大受欢迎,尤其是制作元肉,可储藏数年,在饥馑年代算是奢侈的滋补品,较之于“荔枝核糕”,有天壤之别。村庄里的龙眼树也有好几种,却不若荔枝那么容易区分,形状、颜色均大同小异。只能从果肉厚薄、汁液多寡、果核大小、甜味浓淡等细微处区分,“广眼”和“鸡眼”则处于好坏的两极。“鸡眼”颗粒细小、肉薄味寡;而广眼则反之,是龙眼果中的佳品,制作元肉时,亦多以此为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