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共”联动,打造高职传媒人才培养的“活”水源
周鹏肖巧琪*
一、源起“好心”,靶向痛点
“冼夫人的好心精神,在今天的短视频里该如何表达才能不爹味、不说教?”在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传媒专业的课堂上,一场关于本土爆款动漫IP《好心宝宝之冼夫人》的激烈讨论正酣。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课堂辩论,而是源于学生正在使用的、由学校与茂名市文化传媒集团共建的好心文化课程思政资源库。这个资源库的建设和探索是为了尝试解决当前高职传媒教育中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学校孤立、教师单兵作战、学生单一学习的三重孤岛化问题;二是重说理讲授轻资源配套、重专业技能轻系统育人的两重两轻现象。面对这些挑战,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基于茂名独特的好心文化,创新性地探索出多元共建、平台共享、实践共悟的三共联动模式。
二、联动发力,“三库一体”的闭环逻辑
要打造高职传媒人才培养的“活”水源,必须从源头活水、流通渠道和实践转化三个维度联动发力,形成“三库一体”的育人闭环。
多元共建:“好心文化”资源库,让源头活水“广”起来。“共建”是解决“资源孤岛”问题的关键。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与茂名市文化传媒集团深度合作,以动漫IP《好心宝宝之冼夫人》为核心,共同打造了内容多样的“好心文化”课程思政资源库。资源库不仅有动漫剧本、美术设定稿等创作源文件,还包括主创团队访谈视频、IP运营策划案等珍贵行业资料。这些资源将冼夫人的“好心”精神与专业技能结合,使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平台共享:“红色文化”基因库,让源头活水“流”起来。“共享”是克服障碍的关键。学校与茂名市的红色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合作,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处理革命历史档案、文物图片、书信手稿和口述史影像,建立了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红色文化”基因库。学生可通过线上平台访问这些资料进行学习,线下则参观纪念馆体验历史。这种共享机制使红色文物生动、革命精神传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党史和新中国史,将家国情怀融入传媒作品创作,为作品注入思想和文化自信。
实践共悟:“红荔文化”作品库,让源头活水“深”下去。“共悟”是解决“学用脱节”的有效途径。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了以“红荔”命名的校园新媒体传播矩阵,如“红荔学生电视台”、“红荔文学社”等。学生们通过这些平台,利用“好心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项目化实践和创作。例如,他们制作了短视频、动漫衍生品和革命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微电影。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成为师生共同感悟和传播主流价值的平台。学生们将知识转化为作品,反思和提升,形成可展示、评价、迭代的“红荔文化”作品库。这个作品库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政素养,实现了从“学”到“用”、从“知”到“行”的闭环育人。
三、从“好心”沃土到职教“江河”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通过“三共”联动和“三库一体”模式,为高职传媒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动力。其成功源于深植于茂名的“好心文化”。这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基于地方文化特色,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育实践。这表明,课程思政的活力需要从地方文化的土壤中吸取养分,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其价值不仅在于培养了一批批具备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的传媒人才,更在于探索出一条“地方特色文化+课程思政+专业实践”三位一体、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职育人新路径。它为全国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如何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提供了宝贵的“茂职方案”和“茂职智慧”。
展望未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三共”联动模式,力求将这一成功经验从传媒专业拓展到更多专业集群,实现全校范围内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同时,学校也将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探索利用AI赋能课程思政资源库的智能化建设与应用,实现资源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学习。我们坚信,源于茂名“好心”的这股“活水源”,必将汇聚成推动广东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江河”,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贡献茂职力量。
【基金项目】
2023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多元共建共享共悟式课程思政资源库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2023JG591)的部分研究成果;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高职传媒类专业共建共享共研式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策略 研 究 ( 项 目 编 号: 2024WQNCX143)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茂名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