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强化“三律”修养 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李国君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征程中,企业作为主力军,其航船能否行稳致远,管理干部尤其是高管的素养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一名在企业管理领域深耕多年的实践者,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引领组织发展还是实现个人价值,管理者都必须时刻心怀对规则与底线的敬畏,着力锤炼“自律、他律、法律”这三大核心修养。这不仅是抵御市场风浪的“压舱石”,更是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基业长青的“动力源”,最终确保企业为社会创造真实价值,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一、自律:正心修身,夯实立身兴业之本
自律,源于内心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与自我超越,是企业管理者迈向卓越的基石。它要求在思想信念上立根固本,在能力本领上与时俱进,核心在于“正念正心,笃行正道”。
(一)正心铸魂,把稳思想之舵
管理者首要之务是筑牢信仰根基。当今时代,形势复杂多变,唯有紧跟时代步伐,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引。这就像为我们配备了“望远镜”和“显微镜”,使我们能够洞察复杂形势、把握发展规律,有效避免战略短视和决策盲动,确保企业发展与国家大政方针同向同行,此乃“正念”——秉持科学理论,保持战略清醒。
同时,蕴含于党性修养中的忠诚担当、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等崇高品质,是任何追求卓越的管理者都应汲取的精神滋养。无论身处何种所有制企业,管理者都应自觉学习践行这些宝贵精神,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将包括党的优良传统在内的先进治理理念融入管理实践。面对各种诱惑与考验时,务必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以坚定的立场和高尚的操守赢得员工的心,此乃“正心”——不忘初心,坚守正义。
(二)立德修身,涵养精神境界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管理者应主动对标先进典型,从他们身上汲取榜样力量,持续提升自身道德修为。在茂名这片土地上,我们有着独特的本土文化资源——“好心”文化。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精神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其核心是家国情怀、诚信仁爱、公正廉明。管理者若能深入学习并弘扬这一精神,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自觉秉持向善向好的价值取向,必将在企业管理中展现出独特魅力。在日常工作中,要常怀“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之心:自重,珍视名节,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良好榜样;自省,勤于反思,知过即改,不断改进管理方法;自警,慎独慎微,拒腐防变,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底线;自励,奋发进取,勇于担当,带领企业积极应对挑战。这正是“正行”的生动实践,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风尚。
(三)强能砺为,锻造实干之才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汹涌澎湃,管理者必须克服“本领恐慌”。要如饥似渴地学习行业前沿知识、管理新知与数字技术,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疆域。更为关键的是,要力戒空谈,深入基层一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扎实的调研,摸清市场脉搏、洞悉客户需求、掌握运营实情,从而精准把握规律。例如,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需基于翔实的市场竞合分析与企业资源盘点,使战略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调研成果,制定出务实管用的解决方案。唯有知行合一,方能推动企业在创新与变革中稳健前行,这正是“正行”中务实创新、知行合一的要义,也是管理者提升自我、引领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他律:建章立制,构建高效治理之基
他律,强调接受外部监督与规则约束,是规范管理者行为、实现企业科学治理的关键。它要求管理者个人自觉融入规则,更需其主导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一)个人守矩:以身作则,敬畏规则
作为企业制度的首倡者,管理者更应是模范遵守者。必须带头学习、严格执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主动接受来自上级的指导、同级的监督以及下级的评议。在决策、用人、分配等关键环节,必须坚持原则,依规办事。比如,在财务报销方面,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杜绝特权行为;在人事任免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决抵制“裙带风”。管理者的遵规守纪,是营造风清气正企业生态最有力的示范,能够引导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二)组织建制:固化经验,优化流程
管理者作为他律体系的设计者与推动者,核心职责是将企业优秀的实践、理念制度化、流程化。要善于总结提炼:将创新探索固化为激励制度,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将服务标杆转化为考核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将风险教训提炼为防控机制,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目标是构建一套科学、透明、可执行的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从而大幅提升组织运行的效率与规范性。一套好的制度,本身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体系赋能:激发活力,凝聚人心
科学的他律体系绝非束缚员工的枷锁,而是激发组织活力的引擎。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够让付出与回报相匹配,从而点燃员工的工作热情;清晰明确的培训晋升通道为员工铺就成长阶梯,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开放民主的决策与沟通机制保障员工的话语权,提升员工的参与感。当员工真切感受到制度的公平与组织的关怀时,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将得到极大迸发,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自然水涨船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人力”动力,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法律:循法笃行,恪守经营底线之纲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企业经营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必须坚守的底线。“智者以法护身,愚者以身试法”,管理者必须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深学细研,筑牢法治根基
管理者要带头学法、懂法。不仅要精通《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企业经营核心法律,还要密切关注行业特定法规及地方政策动态,如茂名推动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深入理解法律精神与具体条款,明确权责边界,避免因认知偏差导致无意识违法。只有当管理者自身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才能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为企业的合法合规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二)严守底线,践行合法经营
守法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必须将法治要求贯穿于决策、生产、营销、用工等全链条。例如,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依法签订履行合同,保障交易安全,维护企业信誉;严格遵守劳动法规,保障员工薪酬、社保等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唯有坚守法律底线,企业才能赢得市场信任,树立良好的商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善用武器,护航行稳致远
法律不仅是约束企业行为的规范,更是保护企业权益、促进发展的有力武器。面对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害等问题,管理者要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途径维权。同时,要积极利用法律赋予的空间和政策红利:通过专利、商标布局保护创新成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借助税收优惠、产业扶持政策推动转型升级,把握发展机遇。在重大投资、并购重组等决策中,法律风险评估必须前置,确保决策合法合规,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为企业稳健航行保驾护航,确保企业在法治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三律”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共同构筑起企业管理者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自律正己,赋予管理者引领前行的定力与能力;他律建制,为组织高效运转提供制度保障;法律守正,确保企业在法治轨道上稳健前行。
当前,茂名正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这为广大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管理者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企业管理者当以“三律”为镜、为尺、为盾,不断自我革命、提升境界:在严格自律中正心笃行,引领航向;在完善他律中优化治理,激发动能;在敬畏法律中筑牢底线,行稳致远。唯有如此,方能不负时代重托,带领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乘风破浪,为茂名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创造人民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贡献磅礴的企业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辉煌篇章。
(作者单位:广发银行茂名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