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那务镇六村村

因地制宜种植番薯 带动村集体收入跃升


■记者 邹慧 通讯员 杨礼圣 董天忠
  本报讯
近日,记者来到化州市那务镇六村村,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开,千亩番薯基地已是一片繁忙。村民林强抡起锄头翻开红壤,金黄的“薯皇”裹着沙土滚落箩筐。“以前论筐低价卖,现在强村公司保底收购,几亩地增收上万!”黝黑脸庞上的笑容,映照着这个化北偏远山村的蝶变——从集体经济不足5万元的“薄弱村”到年收入40万元的“产业强村”。
  六村村坐拥粤西罕见的富硒富锗沙质土壤,所产“薯皇”番薯粉糯香甜,却长期困于“种得散、卖得贱、留不住人”的恶性循环。2020年前,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土地撂荒超三成。“最低时每斤不到0.5元,守着金山饿肚子。”村党支部书记林甫回忆。转折始于村党支部牵头的产业突围:整合零散土地打造千亩基地,推行“保底价+技术兜底”模式,老党员林先生率先签字:“给子孙挣个盼头!”3年间,技术攻关破解病虫害难题,电商渠道打开新市场,2023年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
  真正的破冰发生在2024年。化州市绿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村“两委”换上“市场战袍”,首创“四统一、三保障”机制。统一品种、管理、农资、质量,建立价格、技术、销售保障体系。“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让收购价稳定在2元/斤,直供珠三角超市售价6元/斤。二次分红机制更让村民吃下“定心丸”,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增长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