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招商渠道 提升外贸活力
茂名滨海新区商贸服务有力度有温度

粤电博贺煤炭码头进口煤炭。(广东粤电博贺能源公司供图)
本报记者 严志强 通讯员 李天 李春婵
在茂名滨海新区,常见巨轮往来——进境粮食、原油、丙烷等大宗货物高效通关,海洋牧场渔获直供港澳,水产加工品远销东南亚,国际贸易活力四射,一派向海而兴的蓬勃图景。
面对逆全球化浪潮可能对市场信心造成冲击,滨海新区多措并举构建立体防御体系,增强抗风险韧性,激发市场微观活力。
2024年,茂名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吸收利用外资总量双居全市第一。重大项目投产、服务创新赋能、全球资源联动,展现了滨海新区强大的“磁吸力”。
“软服务”发力,推动外贸稳中求进
坚持问需企业,把服务供给和市场需求精准匹配,根据企业的急难愁盼“对症下药”。
滨海新区通过常态化实施重点骨干企业服务官制度,针对东华能源、马森能源、益海嘉里等重点外资外贸企业,上门开展“一对一”辅导,提供全方位生产经营服务要素保障。
“要感谢各位服务官的牵线搭桥,跟踪推进中行和工行的授信审批,助力我们解决融资难题。”益海嘉里(茂名)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政银企”携手合作让企业有更足的底气、更大的信心在投资生产上大胆试、大胆闯。
此外,滨海新区积极支持水产出口企业扩大国际“朋友圈”,多次组织参加广交会等高质量展会,有效畅通产品流通渠道,盘活滨海“特色水产”。
“强招商”支持,提升吸收外资能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滨海新区通过“筑巢引凤”、扶持引导,捕捉放大确定因素,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在招商引资方面,滨海新区按照“招大引强、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招引思路,持续拓展招商渠道和路径,对区域重点产业实现精准招引。依托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积极推进沙特阿美原油制化学品项目签约落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了优质外资项目。
另一方面,加强资金扶持力度。2024年,落实拨付东华能源(茂名)公司“先进技术和产品类进口贴息项目”贴息3万元、马森能源“进口基地项目”贴息90.59万元、道道全“进口基地项目”贴息34.9万元。
“硬设施”联通,力促“双循环”畅达
交通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脉”,深刻影响着区域内外的联通效率与经济活力。滨海新区通过擘画交通蓝图,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发展。
日渐完善的水运设施能有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自粤电博贺煤炭码头口岸开放后,广东粤电博贺能源公司于今年2月首次进口印尼煤炭,相较于采购同期集团长协自产煤,单船直接节约采购成本超260万元,使煤炭供应链从依赖内部资源转向主动对接国际市场。
疏港铁路、广港码头铁路专用线的建成投运,推动了港口与内陆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