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为民生“电”亮致富路
信宜供电局优化电力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能源保障

电力工作人员保障养殖基地正常供电。
本报记者 邓海菲 通讯员 游思缘
阳光灿烂、绿草如茵,位于信宜怀乡镇大谢马六村的一座养鸡场内洋溢着一派盎然的生机。一排排太阳灯为育鸡棚里的鸡苗带来舒适的温度,啁啾声在鸡舍中此起彼伏。
近年来,南方电网广东茂名信宜供电局聚焦农业产业升级需求,通过构建现代化电力服务体系,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稳定持续的能源保障及智能用电解决方案,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电能。
温控技术迭代管理效能提升
马六村位于怀乡镇东南部,当地农户世代利用山地放养肉鸡为生。当地居民每逢节日都会选择肥美的大骟鸡制作成白切鸡祭祀祖先,还有评选“骟鸡王”这一传承逾百年的民俗活动。久而久之“怀乡鸡”便成为“信宜名片”“粤西珍馐”,是当地的“流量密码”。
马六村曾以其独特的人文发展优势荣获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称号。怀乡镇最大的养鸡场之一便坐落在马六村的一个山头上,这里正是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之一。据养殖场赖老板介绍,这里有接近一万只公鸡,光是可以出栏的数量就多达5000只。这些鸡以其肉质“清、鲜、弹”的风味,在中山、珠海等珠三角区域市场深度渗透,市场价高达30至35元/斤,为当地实现高创收。
“我们这里早晚温差较大,现在仍会存在‘倒春寒’的天气。通电前养鸡场只能通过烧柴控制温度,不仅舍内温度波动大、热效率转化低下,而且人工成本高、需要‘间断式添柴’,还存在引发一氧化碳积聚的风险。”赖老板感叹道,“现在大家都用上了保温灯,通过更精准地实现温控,管理起来更加便捷。日后具备条件后,可以换成恒温灯,那就更方便了。”
优化供电布局激活产业新引擎
怀乡镇大谢村依山傍水,紧靠黄华江虎跳峡,近年来农文旅综合体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用电负荷持续攀升,电网运行面临季节性用电峰值挑战。随着怀乡供电所民生工程的快速推进,困扰该村多年的供电难题也即将成为历史。
线路改造前,马六村的养殖户长期依赖村口唯一的变压器供电。由于养殖基地距离变压器直线距离长达1公里,线路末端低电压问题突出,保温灯等设施常因电力不足“罢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信宜供电局怀乡供电所迅速采取行动:供电所所长立即走访当地养殖户,对供电质量问题进行全面、详细的调研,并积极与政府各职能部门、村委会等多方协调,决定在村内新增一台160千伏安变压器,配套三相四线入户线路。“目前已经立项,准备开始施工,预计今年下半年即可投入使用。”作为大谢村委会电网升级的“先手棋”,马六村项目已纳入全年新建5台变压器的整体规划。
与此同时,农业电价优惠政策更让养殖户喜上加喜。“养殖用电每度电比居民电价便宜约0.2元,这次线路改造后,年养殖成本将得到有效削减。”赖老板算起经济账,眼中难掩笑意,“用电价格降低了,用电质量提升了,当然开心啦!”随着电网改造与惠农政策的双轮驱动,马六村的乡村振兴道路正越走越宽。
返乡探新路电力织就振兴锦
聊到尽兴处,赖老板向记者讲述了返乡建立养鸡场的经历。五年前,他结束务工生涯返乡承包21亩良田,从丝苗米种植起步,逐步发展起林下养鸡产业。如今,电力升级让他的养殖场焕发新生:保温灯带在冬夜为雏鸡织就温暖屏障,电网改造后的稳定电流驱动着抽水泵、孵化器等电力设施。大谢村的产业突围,是电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生动实践。
养殖效率的提升让赖老板有更多空余时间对未来进行规划:“我正计划搭建可移动大棚。”他指着空旷的稻田说,待春耕前,将实施“田园轮作”计划——利用冬闲田散养走地鸡,既让鸡群啄食残余谷粒减少浪费,又以天然鸡粪滋养土地。“来年春耕时,这里的土壤肥力能顶半袋化肥!”
电力动能正在重塑乡村产业生态。依托可靠电力供应,大谢村构建起“山上果林滴灌、山腰鸡舍保温、山脚稻田电泵”的立体农业体系。据大谢村委会书记李桂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对公路、水利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投资力度,发挥助农、联农、带农作用,大力扶持农业、养殖业等致富产业,通过“电力+产业+生态”的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农业向绿色高效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