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梦


■陈远
  咸腥的海风,从辽阔的南海远处吹过来,拂过水东湾畔的红树林,在靠近岸边的一个小渔村大地上回旋。这是粤西一个普通的小渔村。站在小渔村海岸边的吴范华,任由海风吹拂。海风吹着渔村少年吴范华,吹开他的心事,也吹开了他的文学梦想。从此,在追梦的路上,跌跌撞撞,依然坚定追逐前行。文学的梦想,像五月的鲜花,一直盛开在他的心里。
  一辈子从大海里讨生活,与大海和渔业结缘的父辈,生活粗犷豪放;渔村里的年轻人,周日假期就赶海捉鱼虾。而吴范华却常常痴迷于书本,痴迷于美妙的文字,脑子里展开文学想象的翅膀,在空灵妙曼的文字世界里畅游。
  由于痴迷和全身心投入文学,他一心想成为文学青年。结果,在七月激烈的竞争中未能跨过高考的独木桥。
  高考败北回到渔村里。村民都是闯海打鱼佬,日晒雨淋的脸庞成了古铜色。村民们通过闯海致富了,而落榜青年吴范华却是一介落魄书生,一时不知往后的路怎么走。
  好在,有人认可他的语文水平和写作才华,把他推荐到镇中学担任初三语文课的代课老师。一个高考落榜生能胜任初三年级毕业班的语文老师吗?学生和家长一脸疑惑和担忧。很快,课堂上他端庄的教态、渊博的知识、很强的教学表达能力,迅速受到学生的欢迎,一时成为很有威信很受爱戴的语文老师!
  乡村学校夜色下的校园里,吴范华在宿舍的灯光下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在教学之余,读书,写作,投稿,接连的失败都从不气馁。微薄的薪水,他几乎都用来订阅各种文学报刊。特别是从信宜思贺镇走出来的励志的著名农民作家杨干华,是他文学创作的动力和努力方向。
  屡屡投稿未见采用,加上周围人异样的目光,令他茫然不知所措。心情苦闷的日子里,看到很多中学同窗都成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又想到了高考。
  于是,他一边认真教书,一边又拾起高中课本复习。落榜二年后,代课教师吴范华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跨过七月的独木桥,被中山大学中文系录取了。
  宁静的大学校园里,文化气氛浓郁,书香四溢,吴范华沉寂的心又活了,他又开启文学的追梦历程。在教室,在宿舍,在图书馆,在绿荫如盖的校道,吴范华总是与书本为伴,脑海里总是闪现着崇高无比的文学殿堂,读书与写作成了他的常态。
  周日的时候,他专程到广州市文德路,找到省作家协会驻地,想进去拜访他心目中无比崇拜的名作家,向名家请教写作的秘诀。可是,走到大门口,却又犹豫不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青年,就是这样纯真和执着地追梦。
  四年光阴一晃而过。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回家乡的镇人民政府工作。名牌大学毕业生分配回到家乡,虽有诸多的不甘,但他的文学梦想依然像春天地里的庄稼,旺盛地生长拔节。家乡的山山水水,渔村的人物世事,成为他创作的生活源泉。年轻气盛,工作有干劲,文笔犀利,使他很快成为镇政府机关的一支笔。这时,他的才华被电城镇领导获悉,硬是把他挖过来,让他当电城镇办公室主任。
  镇办公室主任有忙不完的琐碎事务,但这不会阻止他的文学追梦行动。他总是挤时间走街串巷,田间地头、渔村码头。与群众攀谈,与农民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或写成新闻稿件,或创作成小说散文作品。这时候,他的作品陆陆续续刊登在市日报的版面,甚至上了《人民日报》华南版的头版头条。
  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新闻稿,因有很强的时效性,他自费打车,从电城一路颠簸到茂名市区,找到报社送稿。这篇稿件竟获报社高度重视,迅速编发到报纸的头版头条。
  正在雄心勃勃为追梦而奋力拼搏之时,一个偶然的机遇,一个商业项目的光明前景,引起他的沉思和面临新的人生抉择。这个渔村走出来的渔民后代,不管如何,他血管里始终流动着冒险闯商海的基因。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从商的念头就会被唤醒。
  于是,他辞别体制,暂别新闻文学,华丽转身闯商海,到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发展。从此,他行走在城市他乡,在商海里傲立潮头,拼搏奋斗,不断创造商业传奇。
  一眨眼过去很多年,商海的拼搏历练,他以务实、低调、诚信和商业智慧,终于斩获颇丰,功成名就。只是,夜深人静之时,当初追求文学梦想的情景,竟清晰地浮现脑际。这些年的商海沉浮,并未淡化他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前两年,他以嘉美实业投资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回到家乡投资办实业。有一天,他正在处理商务,有位客人来访,是当地的区作家协会负责人老周。原来他们是老熟人兼文友。当初,老周在工作之余写长篇小说,每写一章,都拿着跑到镇政府找吴范华交流切磋。
  这些年,与吴范华打交道的大多是商人。此刻,与老周回忆过去,谈文化,谈文学,瞬间将吴范华的记忆拉回到青少年时代的文学追梦情景里。与文学再次相遇,他的心被温暖到。
  交谈中,吴范华得知广东省小小说学会要在茂名设立分会,非常爽快给予支持,他说,我这种支持,也是追梦圆梦。
  他一有空,都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文学活动,当地作者的作品分享会,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有时间,他都应邀到现场参与阅读分享和支持。
  他的商业版图大都在外地,涉及康养,旅游景点,农业开发。他的身影常常都在各个项目基地奔走操劳,无暇顾及停留欣赏沿途的风景,但是,心底里始终保留着青少年时代那个文学梦想。在商海游走的同时,他仍然在文学追梦的路上。他说:“有梦就去追。追梦,就像暗夜里追光,这是青春的激情啊!我也一定会在合适的时候,重新拿起搁置多年的笔,继续追寻心中的文学梦。”
  从水东湾奔涌过来的海涛拍岸,也在回应着他发自心底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