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群同学,你现在可好?
陈冲
56年前,我和王卓群同学同在杨梅中学就读。她是内宿生,我是外宿生。
其时,我家是生产队里头号的超支户。超支户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恐怕不知为何物了。那时是指家庭成员劳动的工分抵不上生产队分配给你家口粮的工分,差额部分,谓于超支,须向生产队支付现金,谓之超支款。超支款每年分早晚两造,每造粮食分配或前或后交清(各村不一)。
鉴于这种情况,母亲要我上午放学回家吃过饭后,参加生产队中午的劳动,以减少家里的超支。我理解母亲,毫无怨言照做了。只不过这样一来,造成我下午上学常迟到。高二第一学期分发新课本时,缺课本,因为迟到我没有领到新课本。
现在想来,也真傻。为什么不向班主任、向学校反映?而我只是默默的闷在心里唉声叹气。没有课本怎么上课?上课时自然是听得云里雾里。要完成课后作业,那就更是李白诗中所写的“蜀道难”了。
在这个时候,坐在我前排的王卓群同学出手相助。每当晚自修开始,她就转过身来坐在我的对面,拿出课本、作业本,和我共同完成作业,其实是她辅导我完成作业。她天资聪颖,上课又认真,而我没有课本,又常迟到,加之中午在家劳作不能午休,上课时自然犯困、甚至打瞌睡,许多课本上的知识一知半解。完成课后作业,很大部分是在卓群同学的启发点拨帮助下完成的。这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差不多一个学期!这份同学情谊,于我来说,刻骨铭心,终生不忘!
卓群同学穿着朴素。在我的印象中,夏秋两季,常穿一件洗得褪了底色的短袖衫,上面补了又补,有的地方补丁压补丁。但她补得很整齐、很美观,像绣花一般。她的衣服很干净,穿着得体。她能歌善舞,还是学校文艺宣传队舞蹈组的主角,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还浮现出她们跳的《社员都是向阳花》镜头。她是烈属,父亲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卓群同学这样帮助我,在班中引起了某些同学的议论,说王卓群和陈冲谈恋爱了。但因我是外宿生,上完课就匆匆回家了,课余时间班中所发生的一切,我概不知,也概不理。直至某日上午放学回家,卓群同学在另一名女同学的陪伴下半路上截住我,递给我一封短信,然后转身就跑了。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信的大意是说,班里的同学都在说咱俩谈恋爱了,你却全然不知,傻乎乎的还蒙在鼓里。
清者自清,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卓群同学顶住非议,一如既往在晚自修时转过身来辅导我做作业,称得上勇敢了。特别是那个年代,男女界线分得很清。高二第一学期末,也就是1979年冬,部队招兵,我通过体检、政审,顺利参军入伍了。从此,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卓群同学。
忘不了卓群同学的这份情谊,到了部队后和她通过几次信。早些年同学聚会,她还专程从外地赶回参加。聚会上,她谈笑风生,举止敏捷,还保持着当年的风采。给人的感觉,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都很好。聚会后,也偶尔和她通电话,对各自的家庭略知一二。但前年,打她几次电话,不通。语音提示说,“你拨的电话是空号”。对此,心里很是沉重,自然产生这个那个的猜想,这样那样的担忧。吉人自有天相,但愿卓群同学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