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四大行动
宁其冲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关键之年。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初见成效四大行动”,锚定目标在县镇村蝶变升级中促进城乡融合,推动见力度、见变化、见亮点、见后劲。四大行动包括县域产业补强行动、城镇化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提质行动、社会力量赋能行动。这些行动将引领茂名各县市区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赛道上赢得先机、赢得主动。
一是以实施“县域产业补强行动”完善优势产业链条。全会提出主导产业要补强,要聚焦1-2个主导产业,通过“一县一策”完善优势产业链条。主打品牌要补强,主流产品要补强,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推动“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向上下游拓展。目前,茂名已形成荔枝、化橘红2个超百亿元,4个超50亿元的产业矩阵,“五棵树一条鱼”全产业链总产值超530亿元;累计14个企业(产品)纳入“信”字号品牌管理,打造粤字号品牌目录产品95个;以“五链共建”破解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推动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首套装置投用,万吨级碳纤维、丙烯酸产业园、华南钛谷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抢抓全域全季旅游机遇,发展乡村旅游,导入场景业态,打造品牌、形成口碑。一二三产业不断补强。
二是以实施“城镇化提升行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粤西是国务院明确列入全国七大城镇化潜力地区之一,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州与信宜在2024年入选了首批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高州在近3年进城农村人口新增了7万多人,城区建成区面积达42平方公里。信宜玉都新区自2023年以来新增常住人口约4万人,用一年多时间建成一座融教育城、医疗城、生态城为一体的美丽新城区。如何抓住契机进一步激活茂名地区的发展潜力,全会提出要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对各县市区的城镇化之路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茂南要坚持西翼做活、东翼提质、北翼优产;电白要与茂名新城同频共振,加快推动水东城区与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融为一体;信宜要争取成为全省最优质宜居的山区县城、新型城镇化标杆;高州要以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化州要高起点建设罗江新区,构建化北、化南、中心城区“三个增长极”。全会同时提出,要用好荔枝之乡、沉香之乡、化橘红之乡、三华李第一镇等“金字招牌”,集中资源打造更加亮眼的专业镇、特色镇,以典型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三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提质行动”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全会强调乡村发展要“富美并重”,推动兴业、强村、富民一体发展。乡村建设要“建管并重”,通过严格落实“二十四字”工作机制抓好风貌管控,深化“一四五”工作法,抓好农村“三大革命”。乡村治理要“三治并重”,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茂名创新推出农村建房的“二十四字”工作机制,完成农房风貌提升约14万栋,彰显了茂名乡村建设“建管并重”的逻辑。而乡村治理“三治并重”成功引领了乡村和美社会建设,全市累计化解各类诉前纠纷4.8万余件。如今在茂名,乡村夜市、乡村旅游、特色民宿、乡村微工厂等新业态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建起了178个强镇富村公司、200多家乡村微工厂,开拓了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四是以实施“社会力量赋能行动”发动群众共建共享。全会指出“百千万工程”惠及广大群众,也要依靠群众。“没有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走不远、难持续。”要充分发动群众共建共享,健全“文化+”“体育+”赋能乡村振兴机制。过去一年,“村BA”等文体活动在茂名激情打响,以运动、音乐、美食、美景激活乡村。茂名化州市首届“村BA”线上线下的观看人数累计超千万人次。赛事之外,还通过众筹办起了“中医药夜市”,成功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完善机制借势借力,与佛山打造紧密型产业共同体,深化用好“双百”行动、“百会帮百镇”和省纵向帮扶力量,建筑业央企助力要实现互利共赢。当前,茂名已成立商会260家,谋划帮扶项目352个,形成了产业帮扶等多种帮扶模式。从发动群众共建共享,到完善帮扶机制借势借力,共建共享合力进一步凝聚。(作者系市委党校党建文史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