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强“柏桥讲堂”思政品牌


梁译升
  思政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复兴的关键工程。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茂名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茂名市委于2023年5月创设“柏桥讲堂”,以总书记在柏桥村考察调研点为主线,聚焦“思想教育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宣传‘百千万工程’成果的窗口”定位,全力打造集理论宣讲、现场体验、互动交流于一体的思政讲堂。截至目前,“柏桥讲堂”相继开展了“千名村书记话振兴”“大中小学生进讲堂”等系列培训、活动1300多场次,打造了“百人课堂”培训品牌,获评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全国乡村振兴实践案例,以“行走的思政讲堂”有效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精神力量。近日,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打造“柏桥讲堂”思政品牌。如何进一步强基础、扬优势、铸品牌,办得更有影响力、感召力、说服力,打造更具茂名辨识度的“柏桥讲堂”,需要持续发力、精准突破三个方面。
  一要持续整合资源、协同发力,全方位扩大影响力。“柏桥讲堂”是在市委统一部署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党校、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体局和高州市委等单位联合打造的,各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要以更强合力推动“柏桥讲堂”保持热度、增强流量,一方面要统筹推进柏桥服务区、“大唐荔乡”文化旅游基地等重点项目一体化建设,推动与“柏桥讲堂”产业融合、资源共享、服务开放、互联互通,带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增强“柏桥讲堂”辐射带动力。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党建引领,进一步完善政府、社会、市场、群众协同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好柏桥村合作社、强村公司、农户、对口帮扶协作等多方力量,加强对人才、土地、资本、产业等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促进多元产业发展,提高“柏桥讲堂”接待能力及服务水平。同时,要充分链接好各级党校、高校等资源,联学共建形成“1+1>2”的效果,扩大“柏桥讲堂”知名度。
  二要持续完善课程、深化内涵,多层次增强感召力。要在已形成的理论课程、乡村振兴的“柏桥实践”现场教学课程、“百千万工程”特色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课程的价值引领、文化传承、实践教育三大功能,增强课程思政引领力,“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效果。价值引领方面,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柏桥讲堂”教学内容,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强化育人立意和价值导向。文化传承方面,可以结合好心文化、红色文化、荔枝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把茂名“百千万工程”生动实践讲好。实践教育方面,要科学开发和完善思政课题和现场教学线路,确保“春夏秋冬”各有侧重、各有看点,将思政育人贯穿于“一年四季”。同时,要注重挖掘特色,可以借鉴浙江打造“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品牌,打造柏桥讲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主题系列思政“金课”,让思政教育更具茂名特色。
  三要持续创新模式、答疑解惑,立体式提升说服力。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员完成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的跃升,才能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让“柏桥讲堂”更具说服力。要坚持“精准式”教学,聚焦当前“百千万工程”、“土特产”品牌塑造与推广、农业农村现代化、乡风文明建设等的重点工作、热点难点问题靶向施教,达到听起来“解渴”的效果。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利用“数智”赋能,引导学员在案例式研讨、情境式体验中有灵感、有共鸣,进一步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要坚持“服务式”教学,通过深化课题研究,引导学员不断总结提炼、归纳抽象,发现联系、掌握规律,通过思考感悟将所学所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效。(作者系市委党校行政学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