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以“百千万工程”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尹丽珊
编者按
近日,市委党校组织第十四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学员围绕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做法、亮点及参与其中的感受展开研讨交流。今天本报刊出部分学员心得体会文章,供读者参考。
信宜是山区和生态发展区。“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信宜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主题,把“绿色秀美”的山水田园、“开放创新”的产业体系、“协调共享”的公共服务、“以信为本”的人文氛围、“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成为最显著的城市气质、发展优势,努力增强县域发展活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的统领性,坚决守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022年以来,信宜市组织广大干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对比先进,查找差距,鞭策发展。尤其注重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抓好镇村干部培训和年轻干部培养。狠抓作风建设和执政效能提升,做到重点工作清单化、清单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时效化,确保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心中有数”“心中有责”“心中有时”,稳步推进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突出生态建设的根脉性,全力提升“绿色秀美”的生态优势。实施“四水联治”,系统推进治污水、保供水、防涝水、美好水四项工作,统筹解决信宜的净水、用水、治水基础设施建设问题。2022年以来,信宜市在城区开展排污管网铺设、河涌治理,确保城区所有居民污水全部接入新建污水管网进行处理;在各个乡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农村无露天污水,人居环境大大提升。抓好“林相整治”,因地制宜制发方案,严控严查“四沿”新增山坟毁林建坟,抓好地质灾害点治理、绿化美化工作,实现绿满城、花漫城。提升“碳汇能力”,扩大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总量,切实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三是优化经济建设的拓展性,努力构建“开放创新”的产业体系。打造“信字号”公用品牌推广现代特色农业。2022年起,信宜市委市政府为解决信宜市农产品缺乏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依托农产品品控溯源体系建设打造“信宜出品、信誉保障”的“信”字号公用品牌,同步开展图形和“信字号”文字商标的注册,为信宜农产品定制了特有“身份证”,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有效助农增收,同时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更高品质更具吸引力的全域旅游。挖掘中国最好的三华李产区优势,形成“中国李乡·山水双合”的信宜旅游印象,打造超300公里车程的长途游客目的地,高标准建设以钱排李花谷、双合村为支点,东接平塘马安竹海,西经白石高速服务区三华李公园,南到窦州古城、温泉连碧道的“沿云茂高速农文旅结合带”。
四是加强社会建设的平衡性,注重建立协调共享的保障体系。一是发展更均衡更优质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建成华师附属信宜学校、广外附属信宜学校,于2023年9月开学正式投入使用,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8000多个。同时,为了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水平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信宜市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交流轮转工作。优质师资的流动,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乡镇的孩子在家门口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优化社会医疗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现代化医院建设标准规划设计的信宜市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在2023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同标准新建一所妇幼保健院,也于2023年投入使用。同年,信宜市人民医院与中山六院签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协议,力促把信宜市人民医院建成粤西、桂东区域医疗中心,极大提升基层医疗公卫服务水平,更好守护人民健康。建设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新城。为加快将玉都新区建设成宜居、宜游、宜业、宜商的美丽山城,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市有关部门根据玉都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设计的规划理念、功能定位及管控要求,按职能分别制定玉都新区市政道路、山体公园、公共设施、水系廊道等建设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玉都新区按城市设计的规划愿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域发展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和重点任务,信宜将县城发展放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视野去谋划,强化县城建设,引流消费,生态保护,与农村发展有机结合,现代活力之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者单位:信宜市思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