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践行工匠精神


王平生
  教师要在精益求精中淬炼乐业境界。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的是工匠对产品质量或服务永无止境的极致追求。极致源于梦想,追求源于热爱。身为教师,热爱并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是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着中国面貌的劳动者共有的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教师一代代热爱自己职业的半体力半脑力劳动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当作是对自己人生的挑战和考验,在教书育人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对教书育人事业的执着追求中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和乐趣”。
  教师只有精益求精,臻于至善,才会享受到“属于千百万人”的幸福。正是基于对精益求精的追求,教书育人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有了这份社会责任,就可以变“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变职业为事业并为之终生奋斗。奋进新时代,人因工作而自立,也因工作而美丽与辉煌。把工作当事业,就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追求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就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于困难挫折中体会奋斗乐趣;就会以付出为乐,以奉献为荣,就会“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实现人生跨越,升华人生境界。
  教师践行精益求精需一丝不苟锻造勤业操守。一丝不苟是工匠精神的特质,描述的是工匠认真细致、笃实严谨、从不马虎的工作态度,表明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感,不会因工作烦琐和复杂而敷衍塞责,而是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班主任与孩子促膝谈心、和风细雨般开导、细心观察孩子变化及时跟进开导、徐徐打开学生心扉感染感动着学生,对顽皮后进学生教育感化反复抓抓反复、促其转变进步、步入逐步成长之道;科任老师术业专攻,讲述知识道理抽丝剥茧、环环相扣、紧扣学生心灵,以绣花精神做好辅导功课,让学生顿开茅塞!这就是一丝不苟践行工匠精神。
  敬业守德是教师本色。“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书育人本职工作是敬业美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对待本职工作,常怀敬畏之心,专心、守职、尽责,应当受到社会尊重和爱戴。教书育人者,要以一种尊敬和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尽心竭力、专心致志、任劳任怨,就会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强化规范引领,才能激励启迪大批教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蔚然成风,才能激发并开拓全社会攻坚克难的奋进力量,才能“保持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各种风险所惧,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向前进”。教师属于社会文明使者,以工匠精神启迪孩子成长,以绣花功夫精心呵护孩子克服困难成长成才,夯实人才基础助推社会全面进步。
  在追求卓越中磨砺精业能力。追求卓越是教师践行工匠精神的灵魂,是在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以达到“更上一层楼”的过程,表明人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会把目光转向自身,高度重视并努力实现人自身的改造。皓首穷经、精益求精、严谨治学、活到老学到老等是教师工匠本质体现。对于教书育人者而言,“变革的实践”或者自觉地实现自我改造,意味着在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要树立远大抱负并为之奋斗;意味着需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打造和锤炼自己,增强实干能力,磨砺过硬本领,将敬业升华为精业,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教师既要敬业,更须精业。大国工匠群星里头教师不能缺席。高质量发展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致千里;又要登高望远,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在锐意进取中勇攀高峰。教师大力倡导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就是要最大程度激发教师的干劲、闯劲、钻劲,刻苦钻研教书育人业务,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平凡岗位上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推进教学教育技术持续突破和整体提升。惟有如此,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成就梦想的时代。匠心追梦,技能报国。教师惟有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才能让工匠精神释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在拼搏中不断超越自我、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