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 实现共同富裕
刘夏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句温暖朴素的话语,始终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之中,激励着亿万人民为新时代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强;中国要富,农民必富。”从梁家河一路走来,总书记心里始终惦念着农村、牵挂着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并擘画着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怀揣着这份“时时放心不下”的深情牵挂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殷殷期许,去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行之所向,言之所至,思之所及,无不关乎人民,始终坚守这份人民情怀。
“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就是为人民服务。”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柏桥村古荔枝种植园考察时,仔细询问果农、荔枝技术人员经济收入、返乡创业、脱贫致富等情况,看到市场消费火热,老百姓的腰包要鼓起来,总书记深感欣慰;在柏桥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里,总书记关心荔枝产业发展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听到村民畅谈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农闲时大家都积极搞文娱活动时,总书记微笑着点点头;在柏桥农创园广场,总书记主动走向群众,与大家亲切交流,强调“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就是为人民服务。”“看到你们发展起来,我们很高兴……”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总书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赤子深情,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市瞄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的生动实践。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对后富的帮扶。”
当前,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仍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乡村产业振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乡村有了产业,农民才能有更多机会实现就地就业,增收致富、改善生活才有重要保障。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茂名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县域产业提升行动,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全链条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引导每个县域培育1-2个主导产业,培育一批亿级、十亿级镇村和企业,打造荔枝、化橘红、生猪、罗非鱼、海洋渔业等百亿级产业集群,让特色产业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农民。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帮扶力度,面向农民开展订单、定向、定岗等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产业融合,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挖掘内部增收潜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以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大力弘扬“勤劳创新致富”理念,鼓励农民靠勤劳奋斗实现持续增收,创造更美好生活,蹚出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共同富裕一头连着民族复兴的“大梦想”,一头连着每个家庭、每个老百姓的“小日子”。我们要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和新起点,聚焦富民增收重点任务,加快城乡统筹融合发展,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农村的条件越来越健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茂名实践,奋力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
(作者单位: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