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博物馆


农耕博物馆展出的物品

黄景隆
  在化州市,有间农民办的乡村农耕博物馆。
  农耕博物馆的创始人张叔发现,在乡村,由于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原始的农耕农具大多被替代。大部分年轻一代对农耕物品日益生疏,对农耕文明的记忆渐行渐远。为了让年轻一代对农耕古物留住记忆,留住美丽的乡愁,张叔决定创办一间乡村农耕博物馆。
  为了实现梦里牵挂的想念,张叔租了中垌镇坡头村委会扫秆坡村村广场的一幢四层楼房,前后花了5年时间构思策划建设,投入400多万元,通过发动乡亲认捐、收购实物等,多方收集了1000多种农耕文化的古老物件,开设了化州乡村农耕博物馆。2022年9月,张叔的乡村农耕博物馆正式建好,免费对外开放,并安排了近10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和接待参观者。
  走近农耕博物馆,“农耕博物馆”巨幅大字映入眼帘。展馆占地面积31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共分四层展馆。包含农耕时代的记忆:打禾桶、水车、竹担、对窝(对)、豆腐挑子、担子、织布机、猪笼、鸡笼、鱼篓、鱼笼、老鼠夹、禾叉、手摇式蜂蜜分离器、手摇土豆切丝机、切片机……。竹木瓷农具的印记:竹床、竹笠(竹帽)、竹椅、竹柜、竹箱、竹凳、竹篓、竹箕、木床、木柜、木凳、木台、木椅、木箱、八仙桌、瓷碗、谷、米缸、水缸等等。铁器农具印记:锄头、刀、钗、火叉(草叉)等。还有马灯、煤油灯、旧式放映机、风箱。旧式摩托车、自行东、皮箱、旧式放映机、舞狮子、喇叭、暖水瓶(水壶)、鼓、立式照相机、电影幕布等等能忆起乡愁的物件。农耕博物馆以实物、场景、雕塑、书画等形式展示过去的农耕文化,涵括了竹木厨柜以及各种竹器农用家用器具1000多种农耕文化的老物件,包含正楷、隶书、行书、草书、篆书各种字体的农耕文化书法30多幅。
  农耕博物馆把农村传统广泛使用的农耕用具艺术再现,展出的农耕工具、生活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当地具有重要历史印记的珍贵实物旧件,附上短文介绍,还装上空调和照明系统。对部分残缺物件进行修复、装入玻璃储物柜展览,并设置保护隔离条,以高规格高标准的姿态对外开放。
  农耕博物馆展出的农耕文化的古老物件,充分体现岭南农村传统春耕秋收,男耕女织的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中岭南农村文明的缩影。勾起人们农耕时代的记忆、竹木农具的印记、铁器农具记忆、乡愁的记忆。
  化州乡村农耕博物馆离化州市区约30公里,吸引了茂名及周边地区的干部、群众、学生慕名前来参观。通过参观,大家了解了传统的农耕方式,勾起人们对过往岭南农村生活的回忆,唤醒对岭南传统农耕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农耕博物馆的建成,不仅留住农耕文化,留住美丽乡愁,还带动了乡村振兴,为当地乡村振兴工作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