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封,拆封的信


□梁培英
  金秋九月,开学季,安静了一个暑假的校园又热闹了起来,成群结队,穿着清一色校服,充满活力的学生们,如一群群南飞雁在校园里快乐翱翔。清晨,傍晚,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校园里那一树树白玉兰花特有的清香,在半空中飘荡。
  晓思站在阳台上,望着学校鸟语花香的画面,感慨不已,又是一年教师节来临!
  去年这个时候,晓思坐在客厅沙发上对着手机发呆,厨房里那锅骨头莲藕汤都烧干了,锅盖冒起了浓烟,她都不知道。儿子在房间看书,闻到了焦味,急忙跑出来关火。然后跑过来一把抢过她的手机,看到她所编的信息后,第一次怒吼她:“妈妈,您花了那么长时间,发一条这么简单的信息,有意义吗?”
  是啊!初中毕业至今三十多年了,梁老师也只是十年前同学聚会上才见过一次面,可晓思就是在那次聚会以后,每年教师节都发条信息给梁老师。尽管写信息花了很长的时间,但最后手指按出的依然是那句平淡,平常,平凡的问候语:节日快乐,万事如意,家庭幸福!
  十年前那次聚会中,同学们怀旧叙今,好不热闹,晓思却没有融入这如火如荼的盛会中。不是她和同学们关系不好,也不是不怀念那青涩而美好的中学时光。只是每每看到班主任梁老师那略有些弯曲而模糊的背影,在同学们中穿梭着,心里那片潜伏多年的阴影就升腾在心口上,隐隐约约的痛!直到盛会将结束时,听到被同学们敬酒微醉的梁老师讲述一则往事后,心里那片阴影才化为一束光,顿时,茅塞顿开。
  梁老师说,在一个台风欲来的自修晚上,他发现教室后门有个裂缝。当时他很纠结,是等学校维修工第二天上班修补呢,还是自己回家找工具来修补呢?犹豫了一下,梁老师骑着单车往家里奔。最后花了几个小时才把门修好,回到家已是凌晨两点钟。第二天,狂风暴雨在教室门窗外张牙舞爪,而教室里面的学生却安然无恙,平静如常地上课。
  梁老师讲述这则往事时向晓思投来意味深长的眼光!瞬间,晓思心中那片阴影化为丝丝小雨,飘向三十年前被拆封了的那封信。
  那封信,是十三岁的晓思盼望了很久才收到的李老师从他家乡寄来的信啊!可是当她满怀期待从梁老师手接过信时却惊呆了:信,已被拆封!那封口宛如一只张口狮子,瞬间,吞噬了她那颗幼小的自尊心。那天,梁老师和她谈了两个多小时话,当时被愤怒燃烧得头昏脑胀的她只记得一句话:学生要专心学习,不要胡思乱想,影响学习,虚度青春年华。却没有留意到梁老师充满关怀和担忧的眼睛!
  那封信,五张信纸,很厚实的,内容却是介绍文学作品和诗歌的点评,没有丝毫学习之外的话题。晓思不明白,为何她那么尊敬的梁老师会拆开它,为何写信给老师会被质疑!晓思那颗稚嫩而热情的心渐渐冷却了,从此断绝了与李老师的联系。
  李老师是初二来晓思班上实习的语文老师。他不但上课生动有趣,而且与同学们互动很好。当李老师在课堂上第一次将她那篇“怀念我的母亲”作为范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并投予她赞赏和怜悯的眼光时,晓思仿佛伯牙遇见子期般惊喜万分!李老师实习的二个月里,是她失去母亲后最开心的一段时光!那段时光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语文,经常课后找李老师请教文学问题,语文成绩火箭般上升,而其他科成绩却一落千丈!好在,自尊心极强的她,在断绝与李老师书信来往后,全心投入了学习中去,慢慢地把各科成绩提上来了。
  曾经在二十多年的光阴里,晓思对那封被拆封的信耿耿于怀。如果不是她在那次同学聚会上听到梁老师讲述修补门的往事,可能她至今都不能释怀的啊!如果不是梁老师当年把那封信拆开,及时阻止她对李老师的过多依恋,并引导她把心思转向学习,任由她与李老师交往,也许就如教室后那扇有了裂缝的门,没有及时修补,门外的狂风暴雨就汹涌而至,那后果将无法设想的啊!
  “那么,你妈妈我的人生也许就是另一个剧本,也许和《窗外》的女主角一样的悲惨!”晓思那天无限感慨地对儿子说。
  “妈妈很幸运遇到了那么有责任心的好老师,为何不去探望他,只是发条简单的信息呢?”
  儿子听完晓思叙述的往事,把手机轻轻地安放回她手里,微笑着问。
  “梁老师桃李满天下,碌碌无为的我,能给恩师遥远的祝福足尔!”晓思微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