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粽情


■廖远峰
  孩提时代,只要看到天天下雨,便知道端午临近了。盼望端午来临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渴望吃父母亲包的古粽籺。
  古粽籺顾名思义就是用勒古叶包的粽子。端午节前一天,母亲到小溪边割回一大捆勒古叶。勒古叶长得像一把长锯,面上突起叶心和两边长满三排锯齿状的小尖刺。勒古叶还需要加工才能包古粽籺。母亲坐在小木椅,戴着长手袖和手套,大腿上垫着一块厚布,一手抓着勒古叶的头,一手用把勾刀压在腿上,用力一拉,上面的刺便被刮掉,凹凸的叶子也被压平。压平的叶子放在锅里煮熟,第二天便可以用来包古粽籺了。
  端午节天刚蒙蒙亮,父母亲便忙碌起来了。母亲起床泡糯米,待糯米泡软后捞起来装在一个豆腐篮里,放在桶上滴干水。父亲忙碌着准备着粽馅,骑自行车到大队买了一大块腩肉回来煮熟后,切成条形状,然后,一边煮绿豆,一边用开水泡虾米,一边炒着花生。待花生炒好后,满屋飘香。那时的粽子馅料就那么简:腩肉、虾米、花生和绿豆。
  早上起床的我不想吃早餐,等着古粽籺吃。父亲炒好花生后,我便嚷嚷着要吃,于是他抓一把叫我用小手接住,一边笑眯眯地说:“就吃这一把好了。”我高兴得像只快乐的小鸟,飞奔到屋门外石头上坐着一会就吃完了,于是,又跑回去问父亲要。他还是笑眯眯地说:“那么快就吃完了?来,再给这一把好了,再吃就不够包粽了。”母亲在旁唠叨着:“峰仔比猫还馋。”我故技重演,吃完又要,母亲见了便来阻拦,轻轻拍着我的手说:“再吃用绳子绑你的手。”
  开始包粽了,母亲娴熟地将勒古叶折叠成一个条状兜,抓一把糯米进去,再在糯米中间开条槽,将花生、绿豆铺上,夹上一块腩肉和几粒虾米,接着回填糯米,然后将叶子又回折包起,最后再拿来一条绑带状勒古叶旋转着捆绑好,一条古粽籺便大功告成了。
  这时候的我最积极了,急急忙忙将包好的古粽籺放进开水锅里煮,不停地往火炉里塞木柴,还担心火不旺盛,拿着火筒拼命吹着,吹得火灰四溅。火灰夹杂着满头大汗,涂得我的脸又黑又脏。我又急躁又狼狈的样子,引来大人们的喧笑:“哈哈,峰仔变成只花面猫了!”
  终于,第一批古粽籺出锅了。刚捞出来时冒着白烟,我便迫不及待地吵闹着要吃,拿起一条,烫得呱呱直叫,又丢回篮子里。母亲拍开我的小手,大声“呵斥”着:“等一等再吃,小心烫坏了。”
  待所有古粽籺煮熟已是深夜。已经吃饱粽子的我,在昏暗的灯光下,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里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