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题
■唐德亮
瑶族移民新村
近年来,政府为粤中、西北高寒贫瘠、不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民族村寨实行整体搬迁,在山下的县城或城镇附近建造移民新村,让瑶壮族同胞迅速迈上脱贫奔康之路。——题记
迁徏,告别养育他们的瑶山,告别那老迈的瑶寨,告别那一座座安身立命的吊脚楼、砖瓦楼,泥墙杉皮屋,告别谷仓、柴寮、房前屋后的菜地,那袅袅了上千年的炊烟,那三脚猫、火炉膛、留投、水放、“吱吱”叫的蹒跚的鸡公车与那“齐肩箩筐”,那养家糊口的“粳谷(山禾)”……别了,这缺水、缺土,唯石头很丰富很狰狞的贫瘠土地,那一年又一年“火塘旁边度寒冬,竹篱笆内遮暑荫”的日子。
公爹(瑶语,老男人)与阿播(瑶语,老妇人)一步三回头,釜(瑶语,已婚男人)妮(瑶语,已婚女人)的热泪在眼眶里打转,哥贵(瑶语,小伙子)、莎妹(瑶语,姑娘)与小孩子们对瑶寨既恋恋不舍,又对山下充满憧憬与向往……
“离大山越远,就离幸福越近”。山下,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有琳琅满目的商场,有熙熙攘攘的集市,有美丽的公园,有现代化的学校,有影剧院、歌舞厅,有霓虹闪烁,璀璨灯河……
他们迁徏,走着一条涅槃之路,阳光之路。心在撞击,魂在燃烧,思想在裂变。当然,有的人是义无反顾地走,有的人是昂首阔步地走,有的人是百感交集地走……
终于,他们来到了移民新村!一幢幢钢筋混凝土的水泥楼房,琉璃瓦,铝合金窗,乍一看似别墅,真够气派;一条条宽敞整齐的街道,姹紫嫣红的花坛,房间内,有一扭动就“哗哗”喷出洁净水花的自来水,有白炽灯,发光闪亮的瓷砖地板,设施齐全的卫生间,还有政府送或社会捐赠的家具、床铺、煤气炉……新村旁边,有广场、健身场;附近也有农田,这是希望的沃野;有铺锦叠翠的菜地,有只吃油不吃草的轿车与铁牛;有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的学校,孩子们再不必翻山越岭去读书;有洗脚上田即可去打工挣工资的工厂,有党与政府铺设的脱贫奔康的金色大道……“扶贫开发辟新径,别土离乡异地耘。长安乐居非梦幻,并肩阔步奔小康。”一位清远的老诗人如此点赞移民新村。
告别落后愚昧,告别原始贫瘠荒凉,告别“守土安贫”的古训,“穷则思迁”,他们迈出了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跨越历史的一步,走出崎岖山道,在党与政府的感召下,引领下,去拥抱八面来风,拥抱现代文明,拥抱七色绮梦,用热血热汗与智慧书写壮美的丹青画卷,创造瑶家人新的传奇与传说。
山下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瑶族移民新村是如此的迷人可爱。脚踏大地,躬耕新的原野,希望的春光在眼前铺设,丰收的硕果在面前芬芳……
民中赋
茅田莽莽,吉水汤汤。巍峨民中,恢弘气象。壮瑶子弟,高雅学堂。楼宇耸立,花木芬芗。园林格局,诗卷画廊。足球场绿茵如毯,教学楼书声朗朗。玉树临风勃勃英姿,青春俊彩熠熠闪光。图书馆里,学子遨游知海;科技馆中,俊彦放飞理想。东荷塘莲荷吐艳,清风扑面;西荷塘金鲤腾跃,中流击浪。美哉民中!思想铸魂生机蓬勃,文化立校大道朝阳!
炜炜民中,源远流长。岁月峥嵘,长歌激昂。筚路蓝缕,艰苦备尝。初名连中,太保首创;继迁永和,足音铿锵;再易吉田,文风浩荡。阳光春雨,凤翥龙骧。英才辈出,栋梁茁壮。更喜卌年前,学府逢再造;尊师重教兮,蕙风拂绛帐。民中横空出世兮,凤凰涅槃翱翔。辛勤园丁德艺馨,芬芳桃李天下香。素质教育开新境,精神文明花绽放。人杰地灵兮逢盛世,教苑明星兮闪辉光。
盛矣哉,承前启后新民中!阔步新时代兮,扬帆奔远方。乘风破浪入佳境,壮志凌云奋攀登。春蚕吐丝,教师呕心沥血;群英改革,史诗动人酣畅;全面发展杏坛驰誉,立德树人乐曲悠扬。“和真”教育,同根至和,守正出新,天人和谐;五育并举,博知养德,融汇求真,校运隆昌。文化兴教,办学理念与时俱进;科学治校,亮丽花果满目琳琅。三师塘交融民族团结,四好厅彰显良好风尚。五彩堂铭记英才奋力给校史添彩,六艺廊镌刻师生同心为名校争光。踔厉奋发气如虹,勤勉刻苦铸辉煌。屡屡蟾宫折桂,年年捷报传扬。
壮哉,民中!伟哉,民中!同心逐梦,九旬黉宫青春焕发;民族复兴,千秋大业万马奔腾。赞我民中,爱我民中,塑人魂再造代代英杰,化春雨后浪奋推前浪。民中今日兮满眼春色,锦绣明天举万里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