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学费


毛勇强
  民谣曰:老年人“过去的事忘不了,眼前的事记不住”。果然如此!我就读小学、中学时,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学缴学费的小故事,随着云来月去,斗转星移,依然记忆犹新,难以忘记。
  1966年秋,我刚好七周岁,背着妈妈亲手缝制的书包上学了。那时,每学期的学费只需两三元钱,可是大家共同贫穷,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几元钱也不是小数目,特别是对有两三个孩子在上学的家庭,已经是沉重的负担。至今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班每个学期能按时缴费的同学约占一半。当时,班主任十分了解民情,允许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先上学后交学费。可是,学校也要讲核算的,拖学费勉强,欠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开学一两周后,班主任就会在班上强调,未交学费的同学抓紧和家长沟通,尽快缴学费,以便学校正常运作。
  读小学时,大家年纪虽小,但是特别爱面子,一些未缴学费的同学回到家马上向家长“汇报”。实事求是地说,有意拖欠学费的家长是凤毛麟角的,原因是穷之过。可是,天真无邪的孩子管不了那么多,各出“奇招”讨学费,男同学以不回校上课表示抗议,女同学则哭鼻子,闹得鸡犬不宁,家长心烦意乱。无奈之下,有的卖母鸡,有的卖母鸭,有的卖鸡蛋,有的无可奈何地向亲戚朋友求助。多数同学通过一哭二闹,基本上“大功告成”。但是,有的家庭特别困难的同学,不管怎么哭闹,家长都迟迟凑不够学费,乃至开学几个星期甚至半个学期,仍有个别同学无法“兑现”学费。每逢到这个节点上,班主任就会采取“措施”了。约谈未交学费的同学,或者在班上点名,使这些同学既十分尴尬,也非常无奈。据我的记忆,从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我所在的班有五名同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其中有两位是很有潜质、很有希望的莘莘学子,真是太遗憾了!
  就读初中、高中之后,缴不起学费或者拖欠学费的现象有所缓解,可是依然客观存在。念高一时,我班有个同学的父亲因病去世了,这位同学兄弟姐妹多,家里年年“超支”,生活相当困难。当时,这位同学的哥哥也在读高中,后来他母亲含泪让小儿子退学,全力以赴支持大儿子念完高中。若干年后,高中的同学举行聚会,这位同学尽管只念了一年高中,但是他充满激情,热心参与活动,还主动捐款。他几次泪眼汪汪地我说:我是哭着退学回家的,我舍不得母校,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同学!
  有一件事令我难以忘记。读高二时,隔离班有位同学也是因为家庭变故的原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了。这位同学品学兼优,如果弃学真是太可惜了。万幸的是,这位同学遇到了贵人——班主任兼教英语的陈老师。陈老师从教几十年,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他说,我绝对不允许我所在的班,有同学因为任何理由而辍学。于是,他几次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前往这位同学家中做工作,动员他复学,可是家长都表示由于债台高筑,真的有心无力。陈老师心一横:由我先垫付学费,以后你们有能力就还,没有能力的话,就算我支持特困生读书。其实,陈老师家属在农村,儿女比较多,生活条件并不好,他也是硬着头皮做这件事的。在陈老师的支持下,这位同学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毕业后,回乡当了两年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他说,我要以班主任为榜样,将一生献给教育事业。后来,他真的兑现了诺言,还支持几位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成为有口皆碑的好园丁。
  改革开放春风吹,心酸往事成历史。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的故事已成为遥远的历史,真是家长幸甚,学子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