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浓浓爱意的木薯饼
■陈小明
周末,和一群朋友走到了那务镇,欣赏了美景后,到某饭店吃饭,那里有一个招牌菜——木薯饼,我第一个就点了,因为那是我儿时的味道。夹起那块木薯饼,不禁让我思绪万千,又想起了小时候的事。
镇上有一座天桥,天桥上的行人不多,少时三两个人走过,多时也不过十个。天桥的东头,是一位20来岁的男子和他的书摊儿,他卖的书很时尚,人长得很英俊,穿得很得体,总是戴着一副墨镜;西头是一位五六十岁的阿婆和她的木薯饼摊儿,卖木薯饼的阿婆很慈祥。
年轻人喜欢的是男子书摊上的时尚书籍,小孩子们则寄情于阿婆做的美味点心——木薯饼。每天必经过天桥的我已经习惯了,在西头买几块木薯饼,然后在东头的书摊一边吃一边看书。
阿婆做的木薯饼很有风味。只见她将木薯片蒸熟压成泥,趁热把绵白糖放进去搅拌均匀,加入牛奶,低筋粉,揉成面团,虽然没有颜色,但是手感很好。因为这是纯正木薯淀粉的关系。然后搓成圆形小球,再用手指按压成小圆饼。最后在平底锅刷油,放入小饼。两面煎到金黄色,按压上回弹,就好了。其实我看到的这是阿婆比较轻松的工序,实际上更辛苦的是,阿婆还要起早贪黑地从地里挖到自家种的木薯,刮皮清洗干净,切片,晒干。
她的动作很麻利,她总是在为我装好足够的木薯饼后,再从旁边的口袋里抓些糖块,然后微笑着递给我。我说:“阿婆,你可真勤快呀。”她笑着望着桥那边的男子,意味深长地说:“这人啊,要是上了年纪,是不愿出来干这些的……”望着她那爱怜的眼神,我若有所思:“您可以让您的儿子养着嘛,您不用这么辛苦的。”她微笑,却不再作声,但是年幼的我感觉到她肯定有她的原因。
我一边吃着木薯饼一边看着书。那卖书的男子从来不看书,他总是戴着一副大墨镜,靠在桥栏上了一根竹竿上,将收音机放在耳边静静地听着,样子很悠闲,路过的旁人都很羡慕他,包括我。
有一次我开玩笑地说:“哥哥,您戴着大墨镜,样子很酷。”他憨憨地笑着,也不说话。我送给他木薯饼,说是对面的阿婆那里卖的,很好吃,也不贵,在这里看书,如果没有木薯饼那可缺少了灵魂。他谢谢我,说他在家中常闻到这种香味。
傍晚的时候,总是男子先开始收摊了,阿婆才开始收摊儿。早上,总是看到男子刚到,阿婆便也到了。这是我长期以来观察注意到的。
一次,我边吃木薯饼边问:“阿婆,您有几个孩子?”她微笑着,说:“喏,对面卖书的是我唯一的儿子。”当我惊讶地抬起头时,阿婆正微笑着望着桥那边,缓缓地说:“他说要自食其力,可我放心不下,他得闭着眼睛走路呀。这不,他摆书摊儿,我便也在这边做木薯饼陪着他。”声音很平静,但却给我一种很温馨的感觉。
于是,我走过去,对男子说:“您一定有一个很爱您的母亲吧?”男子放下手中的收音机,侧过身子悄悄地说:“这次你很聪明。”他顿了一下,然后朝着对面的方向“望”了“望”:你知道吗?对面卖木薯饼的就是我妈妈,我知道她一直在陪我。”我惊讶极了,哦,原来他是双眼是失明的,他早就知道对面卖木薯饼的女人便是深爱着他的母亲。
飘香的木薯饼、时尚的书、自强的儿子、慈爱的母亲,构成了天桥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爱,充盈于其间,弥漫了整个天桥。
今天,我再次吃到了这美味的木薯饼,这久违的味道再次震撼了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