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兵哥哥


■李文怡
  当兵苦不苦?这是作为一个义务兵母亲最关心的问题。每一次问儿子,他都乐观爽朗地回答:“不苦!”
  据说新兵训练最苦。几个月的基本训练结束之后,我问儿子:“你的手曾起泡泡,结茧子吗?”“肯定的!这不是正常的吗?”
  我一直以为,孩子是娇嫩的小苗,得好好呵护,舍不得让他经受一点风雨,而他自己却说,双手反反复复起血泡是正常的!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又心疼什么呢?
  转眼到了年关,我问儿子近期在忙些什么。他说:“搞厨房卫生,洗地板,擦油烟。”还说以后退伍回来也要在家里实施“轮值”规则,军事化管理家庭事务,所有成员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计划好的事情,不能偷懒,不能拖拉。
  这小子,不光学会了动手,还学会了动脑。我怎么都想象不出来,那个在寒暑假里日上三竿才起床的小懒虫,在军队却做到每天六点多起床操练,接着学习专业知识;那个一放假就与同学朋友玩到三更半夜,令人头疼的青春小伙,是怎么做到不玩手机,按时作息的;那个一听到我唠叨就不耐烦的叛逆少男,是怎么爱上军队、萌生“留队”及考军校想法的。
  有一次,儿子打电话回来,我奇怪地问:“好像今天不是发手机的日子哦!”他说:“我任务完成得好,奖励手机陪伴半小时。班长说了,谁专业考试名列前茅,都可以得到奖励。”“如果考不好呢?”“考不好就继续学习呗。”正因为部队奖罚分明,所以提高了他的积极性吧!
  经过了几个月新兵训练期,儿子先后两次获得“优秀新兵”的光荣称号,也如愿以偿被分去了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我有点担心,但还是鼓励他:“你可以的!”他说:“我一定能行,高原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
  酷暑季节,高原仍是北风萧萧;家乡艳阳高照,高原雪花飘飘;战士在风雪里执行任务、站岗放哨;受疫情影响,高原不接受生鲜物品快递业务……每条消息都令我忧心忡忡,儿子却说这些全不是问题,他都能适应。
  有一次跟儿子微信通话,我看见视频里一闪而过的影像:他鼻孔插着一根管子,双唇干裂脱皮。我大吃一惊:“你怎么了?”“没事啊,就吸吸氧气。”我不知道他是闲着补充一下氧气,还是不舒服才吸氧的,因为很多事情都涉及机密,怎么问他也不肯细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红军排除万难,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科研人员呕心沥血苦心钻研,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才实现了中国的航天梦;运动员们团结一心,刻苦训练,才能夺得桂冠……纵观古今中外,哪里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当兵就算苦,只要受到教育和锻炼,得以提高思想认识和身体素质,为国家边疆安定献出一份力量,为成长之路奠定更好的基础,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