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灰水肉粽的情缘
■刘莲
童年时代的粽子,是我和小伙伴们挂在腰间的“电筒”,它们是美食,也是玩具。我最喜欢吃灰水粽,也喜欢用它做“电筒”。它柔韧清香,不会弄脏衣服。肉粽有油,会把油蹭在衫角和衣襟。当然,吃永远比衣服是否干净重要,喜欢肉粽的小伙伴不会因为怕油弄脏衣服而改用灰水粽做“电筒”。
灰水粽没有馅,蘸糖胶吃,又香又甜,也有人不要糖,原味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解腻开胃。肉粽的馅有猪肉、花生、芝麻、虾仁等。
我和婆婆都非常喜欢吃灰水粽,她一定要蘸糖胶吃。我则随心,蘸不蘸糖不重要,重要的是灰水粽得是用“灰水”做的,用硼砂做的灰水粽,我一口都不想吃。
第一次吃灰水肉粽,是十多年前。端午节前,婆婆的干女儿送来一些灰水粽,说是她娘家人送来的。大姐走后,婆婆打开袋子,看着那些粗壮的粽子,有点失望:阿姐拿错了,这是白包籺。我闻了一下,是灰水粽的味道,告诉婆婆,可能高州的灰水籺是这么大条的(大姐娘家在高州)。
我把灰水粽煮热,煮了糖胶,请婆婆尝。婆婆剥开粽叶,说米未够烂。她吃了一口,却皱了眉头:这灰水籺怎么有馅呢?原来灰水粽里居然有馅,是一些芝麻和细条的腩肉。我是最不挑食的人,还是觉得难吃。家里其他人也不吃。那些灰水粽最后喂鸡了。
第二年,阿姐依然送了这样的灰水粽来。我对婆婆说,让阿姐带回家吧,反正我们都不喜欢吃。婆婆不同意,说怕阿姐以为我们嫌弃她的东西。
我不忍浪费,一天吃一条,觉得它既有灰水粽的清香,又有芝麻和猪肉的咸香,还是不错的。阿姐娘家人这样做,肯定喜欢这样的味道,也肯定有理由,比如,用灰水粽来解肥肉的油腻,既享受了肉香芝麻味,又不会腻肚子,两全其美。
这些年,我接受了加馅的灰水粽,当然说不上多喜欢。
7月16日,我跟随美食考察团到宝圩镇一间风味小吃店,品尝了该店的香馅籺,旁边有灰水粽,老板娘说粽子有两种,一种有馅,一种没有馅。我脱口而出:有馅的不好吃。旁边的辉姐说很好吃啊。看她津津有味的样子,我拿小刀切了一截,认真地品尝起来。它的米煮得很烂,灰水和粽叶的清香,糅合了猪肉花生芝麻的浓香,别有一番诱人的魅力,我情不自禁地说:“真好吃啊!我以前吃过,总觉得不好吃,这次颠覆了我对它的印象。它也叫灰水籺?”老板娘说,它叫灰水肉粽,是用茶籽果灰做灰水,糯米浸泡到上色,一般要半个小时,馅用猪肉、芝麻,猪肉要有点肥的才好吃,可以根据顾客要求加花生或者绿豆,不能同时加两种,会串味。要熬足六个小时,米要足够烂。回想这些年吃的灰水肉粽,米不够烂,可能技术不到位,所以口感不好。我很感慨,这间不起眼的小店,老板是那么用心去做,才让他们的风味小吃成为广受食客欢迎的美食。
午饭后下到播扬,在一座农家小楼里,王姨正在包粽子。看到筐里像工艺品一样的粽子,大家都赞她包得靓。她说跟婆婆学的,婆婆以前包粽子去卖,她帮忙。婆婆去世后,她一直坚持做,很多外地的顾客来买,化州城不少顾客,她通过班车给顾客带下去。
王姨说,粽叶是她从山里挖回来种的,菅草也是自己种的。粽子要熬足七个小时,我问:有人说,熬六个小时就可以了,你要七个小时?她说,米越烂,籺越软,口感越好。有些顾客买了未煮的籺回家,说怎么也煮不出她煮的粽子的味道。熬粽子有技巧,要有耐心,不急不躁,熟练掌握火候,才能熬出让人陶醉的味道。
我们品尝了王姨的粽子,味道真的一流。
我问王姨,灰水肉粽是什么时候有的品种?她说,这是世代传下来的,宝圩、文楼、播扬、平定等化北一带都有。在阿姐送灰水肉粽给我们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这种粽子,也算孤陋寡闻了。
临走,我买了一些粽子,没有馅的、有馅的都买了几条,我想让婆婆尝尝灰水肉粽,希望她也喜欢这种加了馅的灰水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