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小聚


■钟日娟
  7月中旬以来,艳阳高照,每天都超过35度的高温。整座城市像一个大烘炉,到处热浪翻滚。非必要不出门,若出门,必然大汗淋漓,汗流浃背,苦不堪言。
  张同学提议去根子探吕应常老师,大家纷纷响应。7月30日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去到吕老师家,围坐在一起,无拘无束地喝茶聊天。以前每次来老师家,老师都杀鸡宰鸭的,盛情款待我们。这次,天气太热,我提议不要做饭,去外面吃吧。吕老师建议去森雅居,他说老板也是他的学生,而且食材新鲜,味道很好。
  森雅居农家乐位于浮山岭对面的半山腰,两条山涧之间。一下车,凉爽的夏风扑面而来,好舒服啊!仰望东方,湛蓝的天空之下,肃穆的山巅之上巨大的风车悠闲旋转。近处,泉水叮咚作响,鸟儿和鸣婉转。高高低低的树木,青翠碧绿,逶迤而来。俯瞰,怪石嶙峋的山涧之下,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绿色铺陈下去,由近而远。西方的天空,红彤彤的夕阳缓缓西沉,漫天的彩霞犹如色彩绚丽的云锦,铺满天际,真美啊!我由衷叹道,多日以来的苦闷,烟消云散。我拿着手机,不断地拍照。随后,大家纷纷入座,喝着甘甜可口的清茶,看着色彩变幻的晚霞,听着大家的欢声笑语,心,无比惬意。上菜啦,居然有两大盆煮汤籺。夹一个,咬一口,软糯香甜,馅料是猪肉韭菜花生虾米,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呀。张同学说他一直喜欢吃这个,但听医生说吃多了会脚疼,所以少吃了。苏同学立即接口道,吃了脚疼不吃心更疼!大家哄堂大笑,我连续吃了三个,心满意足。还有萝卜干炒腩肉,白切鸡等都是小时候爱吃的。苏同学说,那时候,每晚下自修,饥肠辘辘,吃一碗师母煮的猪骨花生粥才安心入睡。大家又七嘴八舌了,说在那艰苦的日子,幸好有师母煲的猪骨粥,五分钱一大碗,我们才能长得这么高……师母笑了,接口道,当时,你们老师的工资才三十几元,要养活一家老小,实在不易。我当时带两个孩子,又没有工作。只好熬些猪骨粥卖给你们,补贴家用。那时的猪骨便宜啊,五毛一斤。追忆当年的种种酸甜苦辣,大家不禁唏嘘。
  山风徐来,落日熔金,紫红色的霞光将大家的脸蛋映照得熠熠生辉。文静秀气的陈同学偶尔抬头,忽然惊呼,啊,彩虹!我猛然抬头,东边的高山之颠,半圆形的彩虹像华丽之桥,横跨几座高峰,绚丽、梦幻,妙不可言,我们,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吕老师七十有余了,由于女儿和儿子都在广州,所以他们夫妻俩常去广州。但他们更喜欢在乡下,说农村的空气好,环境好,心情舒畅。吕老师头发已全白,脸色红润,精神矍铄,非常健谈,语言幽默,又饱含人生哲理。他精读《易经》,对世事看透看淡。他说,工作期间,常要应付大大小小的检查,亦要时不时应酬喝酒,退休之后,不再应酬应付,做回我的应常。一句话,逗得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他喝了一杯又一杯酒,不断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还记得我这个糟老头。做了一辈子老师,最开心的事就是退休后还有学生记得自己。我们又吧啦吧啦地说开了,那时候,我们都寄宿在学校,人小又调皮,吕老师上课生动,大家都爱听他的课。他又在课堂里时不时开导我们,认真读书,走出农村,以后你们事业有成,老师开心。万一没考上大学,也要诚实做人,上天不会亏待善良诚实之人……大家感慨万千,当年若没有吕老师的循循善诱,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我更加幸运,几十年来,吕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有时又像是慈父,一直得到他及师母的关心爱护。记得当年,我以优异成绩考上高州中学。因在家里帮忙干农活,迟迟不去领通知书。他急了,叫人传口讯给我!那次,我回学校领取通知书,他对我说了很多话,大部分忘记了。但他说的人生要注意三点,我仍记忆犹新。第一、不要和同学攀比,也无需自卑;第二、心胸要开阔,更不要和同学们拉帮结派。第三、课外书要看,但要适度,以免影响学业。我牢记他的话,做到了一二点,但第三点没法子做到,毕竟,我太爱看课外书了。
  整个中学阶段,我迷惘时、烦恼时,都写信向他倾诉。他不论工作多么忙碌,总是抽时间回信给我,开导我。参加工作后,我遇到不顺心的事,又跑去他家,和他聊上半天都不舍得离开。师母常做我的饭,我吃饱喝足了才离开。后来,我生孩子了,打电话告诉他,他很开心,立即买了三只正宗的本地鸡,托人送到我家,叫我要补好身子。我打电话谢他,他说:“我早就把你当成亲生女儿了,你就不要客气!”我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时光匆匆,转瞬几十年,我非常庆幸能遇到吕老师以及一班好同学!
  夜幕降临,萤火虫翩然起舞,高山影影绰绰,我们依依不舍离开。
  这次山中小聚,让我兴奋不已,难以入眠,安安静静地敲打下这些文字,期待下次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