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农业基本盘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


刘畅
  作为全省农业大市和乡村振兴重要战场,农业一直是茂名发展的基本盘,也是茂名发展的重要优势和潜力所在。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茂名具备良好条件,同时也责无旁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系列任务举措,庄悦群市长在接受《南方》杂志专访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茂名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不仅很好体现和贯彻了省党代会有关精神,同时带有鲜明的茂名特色、茂名风格,体现了茂名担当,契合茂名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富有指导意义。
  稳住农业基本盘,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必须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突出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任何时候都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主要靠自身来解决粮食问题。正常的粮食国际贸易是必要的,但绝不能寄望于通过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否则必然受制于人。广东虽然不是国内粮食主产区,但解决粮食安全,不仅是主产区的事,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承担起责任,都要保面积、保产量。在全省来说,茂名又是保面积、保产量的主力担当。2020年,茂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4.92万亩,占全省11.34%,仅次于湛江;粮食总产量152.77万吨,占全省12.05%,为全省最高。因此茂名必须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法占用耕地绿化、造景、建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统筹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生产,力争成为全省“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铺子”。
  稳住农业基本盘,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必须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突出抓好富民兴村产业。乡村振兴,其基础和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农业现代化,其出路在于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构建起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相适应的综合性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省党代会提出了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完善“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等重要举措,为广东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提供了清晰指引。茂名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系统谋划、精心培育发展荔枝产业;全产业链打造“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小微产业”,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等举措,是对自身农业资源优势的进一步发掘和更大程度激活,将推动茂名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升级,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全省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稳住农业基本盘,打造乡村振兴“茂名样板”,必须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突出抓好美丽镇村建设。相比江浙等地,广东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状况相对滞后,如何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使乡村既体现岭南风貌,保留乡愁韵味,又富有现代魅力,是一项重大课题。为此,茂名提出了“三个坚持”——坚持风貌塑形、坚持文化铸魂、坚持功能强村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美丽镇村建设。这些工作的有效推进将为广东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有益经验。如强调按照“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思路抓好农房管控;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强调抓好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守护好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等措施,均瞄准了当前乡村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强,清晰有力、富有远见,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必定能见到实效。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要大力培育现代农民,推动其破除小农意识束缚,塑造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增强其公民意识、集体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要持续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观念更新和组织强化推动茂名乡村振兴取得更大进展,为推动广东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作者系市委党校决策咨询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