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城印记


■陈照
  大凡城市,都择江河而建,橘城也不例外,首先是罗江与凌江在合江汇合成罗江,再由罗江与鉴江汇合成鉴江,在鉴江罗江交汇处就营造了橘城这座城市。其实橘城古时叫石龙,后因盛产橘红闻名天下,因而又叫橘城。橘红是明清贡品,享誉中外,是化州的一张名片。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满怀憧憬地来到橘城读书。那时,橘城并不大,人口也并不多。听地理老师说,橘城也只不过四万人左右,而大部分人都集中住在河西。那时北岸与河西是没有桥的,过北岸只能靠渡船,我怕掉下水,因而很少过北岸那儿玩。至于河东,那时仍未大面积开发,房屋也不多。过了化州大桥,或过铁路桥向东就叫河东。此两桥在当年很有名,人们常常以这双桥为名打商标,如双桥牌水泥、双桥牌味精等。那时河东的公路为油柏马路,马路两旁有许多马尾松及绿油油的稻田。继续向前走就是火车站及汽车站了。火车站我很少去,而汽车站则极为简陋。汽车站旁边布满买缸瓦的简易店铺,而那些缸盆总暴露在店铺外,任凭风吹雨打。那时河东有三小及化师,三小与化师是没有围墙隔开的。化师宿舍很特别,为法式楼。法式楼分两层,法式楼与中式楼不同,法国楼以欧式结构为主。其粗犷的线条,细腻的雕刻,尽显欧式的浪漫、华丽与奢靡。河东丝厂,在当时是很有名气的,那儿主要生产蚕丝。丝厂右侧有个鱼塘,后来改叫东湖。在丝厂上班的,大都是漂亮的妹子。
  河西算是最繁忙的了,几乎所有机关单位都集中在那儿。其实我最喜欢粮食局及市幼,因为那儿都有我最喜欢吃的芒果。那时河西就四通八达了,主要道路有民主路、解放路、幸福路、中山路、长堤路、陵园路、橘城路及南门街等。那时我随叔父一起住在教育局教研室,离铁路很近,每当有列车经过,我的床及整栋楼都随之震荡。化一中离教研室很近,它在路的另一侧。化一中有一个古建筑叫孔庙,我常随堂弟文操一起去那儿玩。常听说拜孔子会考上理想大学。我拜了,却未能考上,可能是我没认真拜,对孔子不够虔诚的缘故吧。
  城市有山有水方显美丽,橘城也很美,除了有三江汇聚外,橘城还有三山遥遥相对,它们分别为上宝岭、下宝岭及狮子岭,它们同属河西。狮子岭就在我学校化二中后山,那儿种了许多橡胶树。我曾在那儿的山坡上亲手种上过苦楝树及咖啡树。上宝岭,我觉得最好玩,每当劳动课及星期天,我与同学都到那儿玩,那儿最让我难忘,因为那儿有许多橘红树,每当阳春三月,橘红花开,香飘四溢,芳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我是在上宝岭认识橘红的。上宝岭,还有个烈士陵园,很宏伟壮观,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我们去拜祭烈士。下宝岭由于道路难行,我很少爬上去,只记得那儿有个防空洞,洞内布满蜘蛛网、杂草及煤渣。橘城路有个国营旅社,而中山路的尽头就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要入政府办事,必须经过政府门前的鼓楼。鼓楼分两层,除了有前门后门,还有上二楼的旁门。鼓楼古香古色,檐牙高啄,气势磅礴。民主路与幸福路交叉点,我们称之为十字街口,那儿最繁华。那儿有鉴南饭店,有百货公司,有妇幼儿童商场等。那儿也有修钟表的,有补鞋的,车衣服的……我每次经过鉴南,都闻到一阵阵让人流口水的烧鸡的香味。幸福路与解放路交叉处,常有一位妇人在那儿摆橘红,她笑容可掬,自称肥婆,她在地摊上除了摆放橘红成品,还有橘红花,甚至还有关于橘红的书籍。
  沿幸福路行尽就是江边,我们叫它西堤,中间要经过旧公安局,即现在的河西派出所。西堤最出名的地方叫高州码头。该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它向北可通广西、高州,向南可通吴川、南海以至全国及世界各地。那时,我喜欢到高州码头玩。现在,高州码头繁忙不再,只留下一个牌匾,甚至没有多少人认识,这不由得让人唏嘘。
  现在的橘城(中心城区)已向周围扩展了数倍,开发了上街垌、文仙坡、下郭、北岸、鉴江、石湾、南盛等。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古老而又崭新的橘城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我见证了橘城的沧桑及辉煌,真是荣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