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上的礼让
■梁占庭
乍暖还寒的春,气温的变换让人琢磨不透。大街上,有穿短袖短裤的,有长衣长裤的,也有穿薄薄的羽绒衫的,四季着装皆可见。我是怕冷的,临时的降温,从车窗刮进来的风有点吹得人脑壳疼。
周五下班,在油城七路的十字路口,红灯亮起。左边车上的妹子在拨弄着手机,另一只手拨弄了一下头发,很是撩人。右边摩托车上的哥们,腰上用一根带子绑着约莫一岁多的孩子,和另一辆摩托车上的男子聊着天。孩子眨巴着眼睛,看着路上的车和行人,不知看到了什么对他而言新奇的东西,突然咯咯地笑起来,传播着温暖。
绿灯亮了,左侧的车没有启动。右侧的摩托车刚起火,又紧急刹车了。我车前边的摩托也还未动。原来是一对老夫妇还在斑马线上,脚步蹒跚,慢慢地挪动着。穿着紫色外套的老阿婆,一头银发,手脚倒轻便,貌似一米六多,身材瘦小。她一手正拉着穿着土黄色大外套、一米七多偏胖体格的老阿公,一手在用力摆着。老阿公身体远不如老阿婆,从行动上判断应该是中风的后遗症。老阿婆牵着老阿公,老阿公嘴里嘟囔着什么。直至一个绿灯结束,两位老人才一步一步挪过了十来米的马路南侧休息区。后面有车在摁喇叭,大概是因为不明就里吧!
刚过路口,老阿公便坐在一个大理石墩子上休息,大口地喘着气,双手合拢向路面的车辆作揖。老阿婆一只手摸了一把汗津津的额头,眼神专注、紧张地望着自己眼前的男人,在她的世界就只有这个黄色的慢步者了吧。她脸上挂着笑,望着路上即将启动的车辆,充满着感激。
到家后我对妻子和女儿描述着刚才看到的一幕,心里涌起了一股暖意。女儿说:“爸爸,你是个超人哇!观察得那么仔细哦!”“你忘记你老爸是干啥的啊!”妻子接口。我笑笑不言语。
是啊,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做到了少来夫妻老来伴,相互搀扶着,磕磕绊绊走到这苍老的暮年,共白了头。但是分明,他们的眼睛里,没有人性的狡黠与世故,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率性和天真。
人生数十载,如白驹过隙。每天相同的二十四小时,但发生的故事绝不雷同。
在斑马线前的礼让,是车与人的共融共生;在斑马线前减速慢行、停车礼让,既是每一个驾驶者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也是道义上适当平衡的结果。文明出行,同样也离不开行人的配合。让礼先行,才能铸就安全与和谐。
白发老者的相互搀扶,是情与爱的相伴相长。佝偻身躯,掩不住真情的温暖;风烛残年,更需要一抹闪耀的光亮。唯有如此,我们的心才是舒展的,无论南北的冬天才是阳光明媚的。许许多多的时光,慢慢地流过,那种场景无关乎曾经的年华和忧伤,兀自夏阳和暖,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