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公道”聚餐
梁成武
近年来,朋友之间在外吃饭或进行消费时,实行“AA制”这种平均分担费用的方式颇为流行,还有人说这种“进口货”体现了公道、平等的先进理念。对此,我不以为然。因为公道、平等消费的理念在我们中华民族早已存在。
旧时,在我的家乡信宜乡下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聚餐方式——“打公道”,讲究的就是公道、平等。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冬天,生产队里的几个干部在开会,会中有个叫阿秀的干部肠胃老是叽咕作响,队长问他是怎么回事,阿秀说他已经几天没油水下肚子了,饥肠辘辘,饿得慌。于是,有人提议,是不是该组织一次“打公道”活动,满足一下肚子的需要,改善改善大伙的生活了。队长也已经很长时间没开荤了,听有人这么一提议,马上回应道:“好!大家凑分子钱,把老林家那只黄狗做了。阿秀家困难,不用凑紧钱,就摘一筐大白菜来抵数。”大伙儿同意,一场叫“打公道”的聚餐,便在热闹、快乐中做成了。老家乡亲们的“打公道”,吃的可以牲畜家禽,也可以是山珍海味,甚至是些米面豆类的制品,可以由参与者共同凑钱购买,也可以是有钱出钱,没钱出物,可以在某个人家里举行,也可以在外边另起炉灶。大伙参与“打公道”活动,除了图个口福,图个新鲜,也图个热闹,图个情谊。
我自四十多年前进城工作后,再没参加过老家乡亲们的“打公道”活动了,现在想起来嘴还蛮馋的,心里也十分怀念。不过,这种古老的聚餐方式在我的兄弟姐妹中并没有完全丢弃,我们每次到父母家聚餐,大家你买什么、我买什么,事前都有沟通和合理的安排。所以,有一次聚餐时,母亲还说我们的家庭聚餐就像旧时的“打公道”,不同的是参与“打公道”的都是自家人,也没那么多的计较。忽然我觉得,乡下老家的“打公道”与西方人的“AA制”似乎有相同之处,但个中的味道却又很不一样,或许这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