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为了家乡渔港的安宁
——忆七十年代博贺镇武装民兵活动
周旺 邵木桢
用当下接地气的话:“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描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沿海民兵纪实,再适合不过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民兵是我国国防的后备武装力量。回首当年,在电白区(原电白县)博贺渔港码头以及沿海海岸线一带,经常活跃着一支支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他们头戴绿树枝编织的草帽、肩佩武装步枪,日夜巡逻放哨,保卫国家的海防,守护家乡渔港的安宁。他们就是博贺镇武装基干民兵队伍。
2020年12月5日一大早,茂名滨海新区博贺镇又举办一届“上世纪七十年代武装民兵联谊活动”,联谊会在博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广场内举行,笔者从与会老民兵交流中,了解到当年博贺民兵的发展史。触摸了这个特殊时代的红色印记,虽然是经过历史时代洗礼的产物,但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一起重温经典、怀念历史也能燃起了一团浓郁的家国情怀。
肩负重任,夜以继日坚守祖国南大门
联谊会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一曲曲雄壮红色经典歌声中拉开了序幕。当联谊活动召集人(即主持人)、老女民兵战士郑淑红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博贺镇武装民兵的故事时,在场的老民兵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浮现出一幅幅亲身经历的青年基干民兵画面。
1958年9月,毛主席出于国际形势的分析和考虑国家安全,提出了“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后,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全国各地掀起成立武装民兵的高潮,迅速加强了国防力量。1961年,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纵容下,猖狂叫嚣反攻大陆,并不断对我国沿海派遣特务进行骚扰。因此,我国沿海民兵有组织地加强了军事训练,夜以继日地坚守祖国的南大门,肩负起保卫祖国神圣领海的责任。
据在场的老民兵回忆起那段尘封的历史,当时博贺镇是巩固海防的重镇,全镇有男女青年民兵300多人。每个渔业大队或者机关单位都成立民兵编队,人员多的大单位以营建制。如海鹰、海雁、海燕三个渔业大队以及博美农业大队,分别建立民兵营,营部设在各大队部驻地。
博贺镇武装民兵建设工作坚持劳武结合,做到海边巡逻与生产劳动两不误,他们既是大集体的劳动者,又是民兵队伍的战斗员,参加民兵的人员要求政治思想好,身体好,素质高。民兵工作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制定完善的巡逻制度,做到轮流日夜巡逻放哨,积极投身到维护社会治安、抗风抢险、围海筑堤、植树造林、护林防火等工作中去,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回忆那个激情燃烧的光辉岁月,曾经风靡全国的经典电影《海霞》《南海风云》《南海长城》等,就是反映了南海女民兵的故事。
当时,在红色经典电影故事的熏陶下,这群风华正茂的大哥大姐们以“海霞”形象为荣,在为经济建设、守卫祖国海疆奉献青春的同时,还担负起特殊时代的宣传员的使命,由大队民兵营组成文艺宣传队,以青年民兵战士为宣传骨干,全镇共组织红色宣传队5支,经常排练《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革命样板节戏选段,在各个街道、码头或者在节日期间进行巡回慰问演出,激励人民创造渔业高产的斗志。
海陆联防,筑起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博贺镇傍临南海,三面环海。千年渔港,每日千帆穿梭,东、北面是内港,南面浩浩大海,直通太平洋,连接国外。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博贺镇广大人民群众在白茫茫的海滩上植树造林,筑成全国闻名“绿色长城”——博贺沿海“三八林带”,老一辈著名画家关山月的《绿色长城》巨作就是取材于博贺林带。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守卫祖国南海海疆,博贺镇武装民兵在“三八林带”茂密的树林里面搭建数处瞭望哨,专门监视海防线上外来的敌情,并在林带靠海第一排木麻黄树丛地面,布点挖掘军事“战壕”、筑沙包“碉堡”;每隔几十米就设一个这样的隐蔽工事点,每一个可容纳二至三人,并且轮流值班守哨。
为加强监视渔港航道和放鸡岛一带海上敌情,博贺武装民兵经常集体驾驶渔船进驻离陆地9海里远的放鸡岛,进行军事集训、联防、搜山,并有针对性地防范国外特务分子潜伏进岛、国内反动分子偷渡出海。
博贺镇是全国渔业大镇,渔民一年四季都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打渔作业,根据南海海面特点,博贺镇武装部组建海上武装民兵组织,每个渔业大队以渔船、联队为单位,分别建立海上民兵班、排、连。自海上民兵队伍成立后,边防派出所、镇武装部定期或不定期派出教导员对民兵讲解枪械弹药安全性能、保养技术、管护责任、并演练辨别海上可疑船只等经验。
为加强海上渔船民兵实战技术,教导员还设置海上拖靶,举行渔船上枪支瞄准射击和投手榴弹练习。
对陆地男女民兵,为了提高他们的军事水平,经常开展杀剌刀、背沙包、滚打摸爬及野外拉练等演习;每月或每个季度都在炮堤坡(三八林带东北面)进行50米、100米实弹射击、投掷手榴弹实弹演练;有时还参加全县性步枪及冲锋枪射击演习比赛。
博贺镇民兵坚持开展海上、陆地联防结合,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物的同时,对“美蒋”反动派利用海上潮汐投放“漂流瓶”,散发的反动传单进行打捞、搜缴,并集中上缴销毁,保护国内良好政治环境。
1962年10月28日,博贺武装民兵小分队曾受上级部门抽调,协助军队在爵山公社“绿豆岭”抓获美蒋派遣特务份子数名;还受命协助县内抓捕坏份子行动,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务。
初心不改,“红色娘子军”倾力奉献余热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博贺镇组建了一支“红色娘子军”连队,队部设在镇“三八大队”,红色娘子军连民兵出操巡逻不逊男民兵,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的战士本色简直是毛主席《为女民兵题照》一诗中的真实写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如今在和平时代里,沿海海防由国家军事固守,不再需要民兵巡逻放哨,民兵已转为地方经济建设主力军。博贺镇的老民兵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为家乡建设奉献微薄之力为荣,特别是被誉为“红色娘子军”连的女民兵,她们“退役不褪色”,在郑淑红队长的精心组织和带领下,成立了一支“博贺镇咸水渔歌表演队”,人数发展到60多人。几年来,经过挖掘、传承和创新,把祖先传统文化、疍家民俗激活出来,为地方特色文化增添光彩,为茂名市争冠“魅力中国城”提升文化内涵。
联谊会气氛非常活跃,女民兵们还表演了植树造林的舞蹈,唱响《植树造林之歌》,节目反映出当年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还表演富有民兵故事的小品,还原了当代南海女民兵的操练、巡逻、抓特务等场景,现场观众掌声不断,为老民兵的精彩表演喝彩。博贺镇老民兵们以“退役不褪色”的赤诚之心,一如既往奉献社会,昔日红装焕发新颜,他们的热情不减,发挥余热的义举,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人士大力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