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新闻

烽烟散尽 饼香犹存

茂名非遗半小时第十七场电城炒米饼登场

001-005.jpg

茂名网讯 9月13日晚,茂名非遗半小时第十七场展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电城炒米饼制作技艺亮相市文化广场大舞台,本次展演以“好心军粮·饼承千年”为主题,为市民献上一台融合历史、美食与互动的文化盛宴。

在当晚的展演中,舞台上鼓声阵阵,重现冼太练兵场景,带观众穿越至千年前的岭南战场,感受非遗美食背后的英雄故事与“好心精神”。“电城炒米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与主持人现场互动,现场揭秘炒米饼的关键制作技艺。随后,舞者手持传统灯笼登台演绎《花好月圆》,模特手持糕点礼盒走秀,呈现“从战场到餐桌”的文化演变,沉浸式感受非遗与中秋的团圆意境。

现场还提供炒米饼、经典口味月饼等产品免费品鉴,让市民感受非遗工艺与现代糕点的味觉碰撞,解锁“会讲故事的茂名非遗味道”。当晚还举行了城市文明建设、百千万工程及非遗知识有奖知识问答,答对观众获赠小礼品,吸引了观众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据了解,电城炒米饼历史悠久,“炒米饼”古称“干粮”,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流行于粤西(古称高凉郡)一带,其发源地在冼夫人的故里—电白电城。一千多年前,南越大地连年发生叛乱,冼夫人率部与叛军常年作战,用大米炒熟磨粉后做成饼团再以柴火或木炭火烤干备用,将士出征时随于身上。由于大米经过炒香加工后具有丰富的营养,香脆可口。将士们食后精力充沛,勇猛杀敌,打得叛军一败涂地。从此,岭南各地民族团结、百姓安居乐业。为了纪念这伟大胜利,人们将“炒米饼”(干粮饼)誉为吉祥之品。后人传承了这一制饼技艺,子嗣相传。到了明清时期,炒米饼用于婚嫁喜庆、丰收庆典、腊月新年探亲访友的手信,此俗盛行至今,具有浓厚的邻里乡情,并夹带着千多年前冼夫人平定岭南,收获百越,人们安居乐业,团结乐邻的气息。

2015年,“电城炒米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需经炒米、磨粉、制馅、印饼、烘焙等多道古法工序,每一块饼都承载着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精神内核,堪称“岭南饼祖”。

扫一扫看视频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谢力忠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颜东  摄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何康源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