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辩证法的用处
李光龙
北大哲学教授易山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哲学没落与脱口秀大火》,文章以脱口秀的语言调侃哲学无用,“说的深奥了无人能懂,说的浅俗了无人尊敬”,毕竟“读哲学都找不到工作”;更有一位哲学女硕士,毕业四年,没找到工作,无奈干起了“没钱但快乐”的脱口秀,不想却因此大火,使原本没找到工作的她突然多了很多工作。她在谈到自己学哲学不好找工作时说:“上学的时候天天想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毕了业天天想哲学能找啥工作,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吗,人不吃饭能抗几天。”
那么,学哲学真的没有用吗?既然哲学无用,那作为哲学核心内容的辩证法又有什么用呢?固然,我们说什么东西“有用”或者“无用”,往往是相对于某个“目的”来说的。哲学专业相对于找工作,是比较困难一些,根源在于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事实上,哲学特别是辩证法作为一种思考的工具和思维的方法,看似无用实则大用,它对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与个人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其最大的用处就是帮助我们全面、科学、客观地认识事物。如果你不懂得辩证法,认识事物就如同盲人摸象,或者停留于表面;只有懂得并善于运用辩证法,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全貌。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一直争论不休,但二者均认可并且推崇辩证法,辩证法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就是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所以能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就在于他懂得并且善于运用辩证法,他说“我并不比别人聪明,但我懂得辩证法,会用辩证法分析问题,不明白的问题用辩证法一分析就明白了,要好好学会用辩证法,这个作用很大。”刘伯承元帅在谈到邓小平为什么打仗决策那么正确时曾说:“关键在于小平同志在实践中掌握了军事辩证法,因此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断,这是最重要的。”鲁迅后期的杂文何以那么深刻有力,也是因为他学会了辩证法,运用了矛盾分析的方法,从而使得他的杂文能够克服片面性,洞若观火,直击本质。
我们说辩证法有用,是相对于善用者而言的。也就是说,我们要懂得辩证法,还要善于结合实际用好用活辩证法,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用处。否则,辩证法就可能真的没用,甚至还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翻开中共党史,在对中国革命路径的认识与选择上,不少人都曾犯过将中国革命简单化、公式化的错误,要么受制于形而上学或教条主义的局限,要么陷入修正主义或机会主义的泥潭,要么走向诡辩论的歧途。那么,怎样才能在实践中学会用好辩证法,把握辩证法的真谛,真正发挥它的用处呢?
辩证法有用,但绝非教条。辩证法是一种教我们如何认识事物、求得真理的方法,其核心在于矛盾分析,对立统一。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的方法,或称作教条主义,它不考虑矛盾的特殊性和实际情况,不肯动脑筋分析具体问题,只是机械地生搬硬套他人的真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其结果必然到处碰壁。学会用好辩证法,得练“三昧真火”:一烧教条主义,明白真理都有适用边界,马克思没讲过中国革命应该怎么走,但却给我们提供了唯物辩证法这个最好的思想武器。辩证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当年王明照搬苏联经验,几乎断送中国革命,而毛泽东立足国情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正是因为打破了教条主义枷锁。二破机械思维,既要看到“危中有机”,更要看清“机中有危”的转化条件。以电商行业为例,疫情防控期间,线下实体店铺遭受重创,许多商家固守传统经营模式,以致陷入危机,难以为继。而另一些商家则灵活应对,迅速将业务转移到线上,通过实施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举措,最终化危为机,渡过难关,还实现了新增长。三戒主观妄断,须得像老农观天,既知节气规律,又看风云实况。比如处理中美关系,若不坚持斗争、善于斗争,或妄自菲薄、一味妥协,就不可能在中美“竞合”中实现大国崛起。真正的辩证思维,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是对立统一的“和合”共生。
辩证法有用,但不容修正。辩证法既讲原则性,也讲灵活性,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教条主义缺乏灵活性,往往在现实中行不通,难以应对复杂局面;而修正主义丧失原则性,随意变通妥协,终究会迷失方向和底线。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把它看成僵死的东西,这是教条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这就是修正主义”。辩证法的用处,在于原则坚定、策略灵活,这是最实际、最生动的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有着的本质区别。比如,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具体所经由的道路却是曲折的,甚至还可能出现暂时倒退。因此,我们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曲折,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决心,百折不挠,初心不改,这是原则性;同时,我们也要对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曲折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估计,并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坚持走自己的路,有时为了前进甚至要主动地后退,退一步进两步,这是实现原则性所必需的灵活性。实践中,关键要把握好灵活性的“度”。修正主义的错误在于,过分强调灵活性或以灵活性为借口,实质上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将理论简化为可随意调整的工具。如前苏联在经济上放弃公有制,推行所谓“休克疗法”,实行新自由主义,最终导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崩溃。
辩证法有用,但拒绝诡辩。哲学精神在于思辨。辩证法正是思辨的最高形式,它让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纷乱的“表象”所迷惑,也不被片面的“正确”所误导。辩证法倡导批判,但并非主张“不讲理的批判”“随心所欲的否定”,甚至停留在道理的表面左右逢源,如同诡辩论中的“变戏法”,而是在批判中讲道理,赋予道理以社会性,通过实践自我扬弃,求得真理。诡辩者谈不上什么信念,更没有什么标准,其根本就是为了批判而批判,为了否定而否定,如墙上芦苇一般摇摆不定。哗众取宠、吹毛求疵,急功近利、为我所用,颠倒黑白、搬弄是非,妄加揣测、虚无悲观乃是诡辩者的共同特征。要防止辩证法沦为诡辩论,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确立辩证法的真实的理论基础,厘清二者的核心边界:辩证法尊重客观实在,诡辩论则歪曲篡改事实;辩证法把握矛盾本质,诡辩论则玩弄概念游戏;辩证法旨在解决问题,诡辩论则刻意混淆是非。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对我们来说,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辩证法都是最有效的重要方法论。毛泽东同志将之形象地称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学会用好辩证法,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克服教条主义、修正主义、诡辩论等形而上学的误区,真正用辩证法的思维去观察世界、思考问题、指导实践,将辩证法的智慧融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作者单位:茂名市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