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夜经济点燃“百千万工程”烟火气


罗本森(信宜)
  据茂名日报报道,电白区林头镇槟榔村丰泽路小广场在夜色中,特色小吃的香气裹挟着欢声笑语弥漫开来,一幅充满市井温情的乡村夜生活画卷徐徐展开。如今,这升腾的“烟火气”已成为该镇撬动“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支点,以“夜经济”的蓬勃脉动,为这座历史古镇注入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槟榔村丰泽路小广场的夜景,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当特色小吃的香气与村民的欢声笑语在夜色中交织,曾经或许沉寂的乡村角落,如今升腾起蓬勃的烟火气,这不仅是村民休闲生活的新场景,更是撬动“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支点。
  乡村振兴绝非单一的产业升级,更需激活生活场景的活力。槟榔村以夜经济为切口,把“烟火气”变成了“生产力”:一方面,特色小吃、休闲互动等业态,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与增收机会,让乡村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热闹的夜生活场景重塑了乡村的吸引力,既留住了本地村民,也可能吸引周边人群,为乡村注入持续的人气与活力。
  从更深层看,槟榔村的实践印证了“百千万工程”的核心逻辑——以小切口推动大发展。夜经济看似是“小业态”,却串联起乡村的产业、文化与民生:它让乡村的“生活价值”与“经济价值”同频共振,既保留了乡村生活的温情底色,又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这种“接地气”的发展模式,避免了乡村振兴中的“同质化”与“空心化”,让乡村振兴的动能真正扎根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也让“百千万工程”的落地有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乡村的烟火气正是振兴的“底气”。槟榔村的探索启示我们,唯有立足乡村实际、贴近村民需求,才能找到激活乡村活力的关键钥匙,让“百千万工程”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