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一件难忘的往事
毛勇强
参加工作几十年来,我都是在单位摇笔杆子,写的经验材料、工作总结、领导讲话稿数量和字数没法统计,已逐步遗忘或淡化了。但是,1990年12月份写的一份领导讲话稿,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记。
1990年12月29日至30日,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在茂名市召开。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提前做了大量相关工作。可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领导讲话稿,有关部门“秀才”写的稿件,领导审阅后没有通过。于是,12月25日,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召开有市农委、市水电局等单位的领导、“笔杆子”参加的会议,对原稿推倒重来。经过认真分析,一番讨论,反复推敲,最后由市府办主任定下主题和调子:共分四个部分,并将这副重担落在了我和市府办一个陈姓科长的肩上。由我写导语和第一、第二部分,陈科长写第三、第四部分和结束语,全文字数9000字,要求27日下午完成任务。这无异一场严峻的考试!25日下午领任务,满打满算只有两天半的时间!平时,写一份领导讲话稿,往往一个星期乃至半个月。我们两个材料员都深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是,已经“逼上梁山”了,不论多么崎岖,多么艰难,多么困苦都要上了。
“爬格子”的人都有体会:写材料如果缺少资料的话,肯定交不出优秀答卷,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如果资料太多也难以“消化”,尤其是在时间紧的情况下。这次,我们遇到第二种情况,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有二十多份,每份都有几千字甚至过万字。
这样,可苦了接受任务的人。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我真的是豁出去了!全力以赴,无惧艰辛,夜以继日地工作。接受任务的当天下午和晚上看书面材料,一直看到凌晨三点多,直到眼皮打架,精疲力竭才睡觉。第二天上午“继续努力”,将余下的材料基本看完。有一个插曲更是无法忘记:也许是熬夜,也许是饮食不当,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刻,拉肚子“光顾”我。无奈之下,我赶紧吃了两瓶保济丸(平时拉肚子只吃一瓶),得到了缓解,接着又投入到工作中,真是“轻伤不下火线”了。
将材料“消化”完后,当天下午动笔,晚上加班到凌晨一点多,实在顶不住了,只好躺下。次日,天边刚吐出鱼肚白,我已经起床了,经过半个工作日的奋战,终于完成了任务的三分之二。至此,我已经熬红了眼睛,疲惫不堪。当天晚上,妻子无论如何也不让我开夜车了。我只好稍事休息,但转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脑海里都是讲话稿的事情。第二天,吃了早餐后,自我感觉比较好。于是,继续奋笔疾书,经过半个工作日的努力,终于脱稿了,写了16页稿纸(共4800字)。下午,认真“回头看”:核实数字、例子、修改、充实,“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直到自己觉得满意。
有道是:有压力,才有挑战。尽管这次任务好像考试,但是,我觉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呕心沥血,昼夜苦战,几经艰辛,终于完成了任务,而且自认为交出了比较满意的答卷。
12月27日下班之前,我们将材料交给市政府办公室的领导。说来也巧,陈科长写了4200字,加上我写的4800字,刚好9000字。后来,由政府一名副秘书长把关,只作了小小改动,然后送市委领导审阅,令我们欣喜的是,顺利通过。这位市委领导十分满意:精神可嘉,值得表扬。他还交代,两个年轻人劳苦功高,放假两天。
至此,我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如释重负,心花怒放。顺利过关后,我们两个执笔者互诉衷情:担心两个人第一次合作,特点、风格难以统一,唯恐统筹者要花大气力斧正。事实证明,我们担心的情况没有出现。
12月29日,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如期在茂名市召开,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在会上讲话。听与会者说,反响良好,掌声如潮。
会议结束后,南方日报记者将这个讲话稿压短,以本报记者、通讯员的名义,将稿件破报眼刊登,不仅篇幅比较大,而且十分吸引读者的眼球。后来,茂名市水电局出版《水之魂》文集,用这篇文章作为代序。
三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后来,我被安排到市文联任职,那位“拍档”通过公选,成为时代的“幸运儿”,到省一个单位担任副厅级领导干部。最近,我参加欧洲六国游,返程时在广州停留,他热情地接待了我,讲起当年携手合作一事,他说,印象殊深,感慨万千,回味无穷。说完,我俩会心地笑了,心情开朗,精神振奋,格外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