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喜欢说“不要”


■王阿丽
  那天,老爸跟我通电话,特别叮嘱:“天热了,你千万不要帮我和你妈买衣服,家里衬衫都有,还有新的没穿过呢。”
  印象当中,老爸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要”二字:“你们来家不要买东西,家里啥都有。”“目前我们身体很好,你们兄妹仨就不要回来照顾我们了,在那安心工作。”“孩子们都工作了,让她们业余时间不要丢了学习。”……
  有一次,老爸在过生日的前一周,就给我打“预防针”,让我们不要订生日蛋糕。可这过生日,缺了生日蛋糕好像少了些仪式感,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用面包机制作了一个金黄的面包,先生拿出以前保留的蛋糕盒及生日蜡烛,把面包放在披萨盘里,在面包周围放上蓝莓、草莓、猕猴桃等水果,再用蛋糕盒包装好。当我们带着“生日蛋糕”来到爸妈家时,老爸指着“生日蛋糕”,强压住心中的火,叹了口气:“你们怎么就不听话呢?”而当老爸打开蛋糕盒看到面包后,惊喜得竖起了大拇指:“是个大面包呀!”老妈高兴得急忙插上生日蜡烛,一家人,唱完生日歌,有滋有味地品尝起“生日面包”。
  不仅如此,老爸在人际交往上,也坚持他的“不要”原则。有一次,老爸的学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赵老师打电话来,说一会儿来看望他,老爸在电话里反复强调,让他不要带东西来。赵老师知道我老爸“说一不二”的性格,自然是听进去了他的话。交谈中,老爸详细了解赵老师的工作情况,赵老师说班上有个“刺头”,难管理,很让人头疼,向老爸“求解”。有着数十年教育经验的老爸,给出了“三不要”建议:“不要急于批评和指责,多花些时间和他沟通,了解背后真正的原因;不要只盯着他的缺点,从他的爱好切入,总有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不要正面‘交锋’,用幽默激发他积极向上的心态。”那天,赵老师临走时,老爸还不忘再次提及让赵老师以后来也不要带礼品。没多久,赵老师再次来我家时,说班上的“刺头”被“收服”了,赵老师一个劲地夸我老爸的“三不要”教育魔法管用。
  老爸的“不要”,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快乐,也影响着我们。女儿装修新居,老爸给红包时,女儿说:“谢谢外公!不要的,这些钱留着您和外婆养老用。”老爸幽默地来了句:“我们家又多了一个说‘不要’的人!”
  老爸的“不要”哲学,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淡泊明志,是对生活极简活法的诠释,是处理健康人际关系的法宝,是对下一辈的关心和爱护,也是老爸活出本我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