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王如晓
  在八一建军节前夕,我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崇拜的心情,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站在馆前,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声。这座被誉为“英雄城”的城市,承载着太多不该被遗忘的记忆。纪念馆的每一面墙、每一幅照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踏入馆内,一座座庄严肃穆的起义军战士塑像瞬间夺走了我的视线。他们目光坚毅,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个来者,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展厅内,一件件展品、一幅幅照片,都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故事。从南昌起义的筹备到起义的打响,再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斗争,每一个细节都在叩击着我的心灵。
  凝视烈士们的光辉历程,内心涌起难以言表的崇敬之情。他们中许多人正值花样年华,却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当家作主,毅然选择了牺牲。他们的选择,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展厅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许多烈士的遗物中,都有一本破旧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对革命的思考与信念。这些文字,让我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坚定与无畏。
  当我站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巨型石碑前,看到那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九十八年前,两万多名革命者正是在这座城市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将中国革命推入新的历史篇章。
  玻璃展柜中静静陈列着三件见证历史的文物:一支锈迹斑斑的手枪,正是它发出了划破夜空的“第一枪”;一张字迹斑驳的党员登记表,属于贺龙元帅;还有起义军用过的大刀与汉阳造步枪。这些物件无声诉说着那段血火交织的峥嵘岁月。更令人震撼的是,360度全息柜重现的起义场景——多通道环幕投影中,战士们冲锋的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枪炮声仿佛穿透时空在耳畔轰鸣。
  在起义纪念馆参观,贺龙、朱德、叶挺、陈毅的言行令我终身难忘。
  在贺龙指挥部旧址,一段录音重现了他铿锵的誓言:“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样干,我就怎样干!”这位还不是共产党员的总指挥,在1927年7月31日召集官兵宣布,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有希望。当询问谁愿留下革命时,将士们的应答震彻厅堂。起义后南下瑞金途中,贺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我指挥的军队是党的了,我的脑壳也是党的了!”
  朱德元帅的“鸿门宴”更是惊心动魄——起义前,他宴请国民党军官把酒言欢。当枪声骤起,满座皆惊,这些将领瞬间成了瓮中之鳖。
  而在叶挺指挥部旧址,他战前动员的“共产党员打仗冲在前,退却在后”话语至今激荡人心。
  最令人动容的是陈毅元帅的“星夜追部队”。他因身份暴露,8月4日从九江冒险奔赴南昌,抵达时起义军已南下。途中执行任务,差点被敌人抓住。最后摸黑急走50多里,终于在宜黄再次赶上了部队。陈毅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才真正开始了我的戎马生涯。”
  九十八载弹指过,当年打响第一枪的江西大旅社已成纪念馆,门前“英雄城”的金字牌匾在阳光下闪耀。走出场馆,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童正对着朱德手植的桂花树行少先队礼。树下泥土里,几粒早落的桂花已渗入大地,静待下一个春天的新枝——一如那夜南昌城头升起的星火,终成今日护佑万家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