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好人工作室 关爱“星星的孩子”

广州新华学院大学生公益实践行走进化州


■记者 文华春
  本报讯
近日下午,广州新华学院1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化州市,开展以“探秘好人工作室,关爱‘星星的孩子’”为主题的公益实践行活动。通过实地探访“茂名好人”陈珏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与化州市河西街道星星海儿童康复中心,大学生们以行动链接理论与实践,用温暖传递社会责任,呼吁社会关注孤独症儿童群体。
  实践启航:探访好人工作室,解码公益新模式
  活动首站,大学生志愿者们来到“茂名好人”陈珏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去年3月26日,“茂名好人”陈珏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在化州市揭牌成立。一年多来,这位1993年出生的肢体二级重度残疾人,以“一人、一室、一城”的联动模式,在志愿服务路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温暖篇章:全国助残日、中秋、春节,关怀从不缺席;日常帮扶,步履从未停歇:轮椅行过30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的门槛,送去慰问品超10万元;让500人次孤独症儿童感受关爱,1500册图书绘本点亮童心;牵线搭桥促就业,交流互学共成长……作为地方公益实践的标杆,工作室负责人陈珏向大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公益+品牌化”的运作模式。通过案例分享,学生们了解到如何整合社会资源、设计可持续公益项目,以及如何通过新媒体扩大公益影响力。“原来公益不仅是捐款捐物,更需要专业化和创新思维!”一名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感慨道。现场互动中,陈珏还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公益实践,如利用医学知识设计健康科普活动,或通过艺术教育赋能特殊儿童等等。
  爱心传递:走进星星海康复中心,点亮“星星”的世界
  第二站,志愿者们抵达化州市河西街道星星海儿童康复中心。在这里,大学生们化身“临时哥哥姐姐”,与孤独症儿童展开一对一互动:有的通过绘画引导孩子表达情绪,有的用音乐律动激发孩子的反应,还有的陪伴孩子完成感统训练。在活动室里,学生小林耐心教一名男孩画画,经过半小时的尝试,男孩成功画出完整图案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的世界或许安静,但同样渴望被理解和接纳。”小林在活动后分享道。康复中心负责人表示:“大学生带来的新鲜互动方式,对孩子的社交能力提升有积极意义。”
  在近2个小时的活动中,大学生们不仅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更在情感共鸣中深化了对特殊群体的认知。“过去只在课本里了解孤独症,今天才真正了解到孤独症儿童的实际情况,更感受到陪伴的力量。”一名志愿者在总结会上激动地说。活动尾声,学生们向康复中心捐赠了精心准备的手工教具和绘本,并承诺建立长期志愿服务对接机制。
  呼吁与展望:愿每一颗“星星”都不再孤独
  此次公益行通过“实践学习+情感关怀”的双路径,既拓宽了大学生的专业视野,也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了社会融合的契机。活动组织方表示,未来将持续搭建高校与公益组织的合作平台,推动更多青年力量加入关爱特殊儿童的行列。正如陈珏在活动寄语中所说:“公益不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是所有人的力所能及。愿今天的行动,成为明天更多人关注‘星星的孩子’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