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裁作丹青笔
——手艺人汪焕辉以画传香助力产业发展

汪焕辉在制作沉香贴画。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甘杨松 摄

扫一扫看视频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蔡杨颖琳
本报讯 在电白区这片积淀千年沉香文化的土地上,沉香画手艺人汪焕辉以沉香为“墨笔”,将古典写实与沉香工艺跨界融合,创作出独具韵味的沉香木拼画。这一创新不仅为古老沉香文化注入艺术活力,更助力电白沉香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
电白区作为“中国沉香之乡”,沉香经营史可追溯至唐代。从南北朝冼太夫人军中的“战地香囊”,到唐太宗钦点的“贡香”,再到因杨贵妃闻名的“御香”,电白沉香自古便是皇室追捧的珍品。如今,这里已构建起从种植、加工、研发到旅游的完整产业链,100多种沉香产品涵盖医药、日化、美容、食品等领域,昔日贵族珍品已走入寻常百姓家。
在这样深厚的产业土壤中,汪焕辉的沉香画应运而生。这位拥有二十年沉香行业经验的匠人,三年前将油画专业功底与沉香特性结合,开辟出独特艺术路径。其创作以“排油”沉香为原料,经剔除未结香部分、打成薄片等精细加工,使木材具备良好延展性。作画时,他以镊子为“笔”,将大小不一的沉香木片逐一粘贴于画板,利用木材天然的纹理、色泽与线条,在二维与三维间勾勒别样意境——远观如传统画作,近赏则立体感十足,沉香的幽幽清香更添雅趣。
汪焕辉的沉香画已形成五大系列:生肖系列灵动活泼,花鸟系列栩栩如生,佛舍系列宁静致远,图腾系列古朴神秘,山水系列意境悠远。作品耗时因复杂度而异,小幅一日可成,大幅精品则需一两月甚至数月。从设计绘图、选料切割到修整粘样、拼接成型,十余道工序环环相扣,凝聚着匠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三年间,他完成上百幅作品,每一件都承载着沉香的自然之美与手工温度。
千年沉香因匠人之巧思焕发新生。汪焕辉以画为媒,让沉香从林间珍木变为承载文化的艺术载体,既延续了电白“贡香”的传奇,又书写着新时代沉香产业的创新篇章。在当地“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的特色农业体系中,这份融合自然馈赠与人文智慧的沉香画,正成为电白沉香走向更广阔舞台的独特名片。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针康学院的学生们走进沉香山集团基地,学习沉香態灸技艺,跟随汪焕辉体验沉香木贴画,亲手制作沉香中医药特色产品,古老的沉香智慧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