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保健与养生
高温天气,如何防暑?
持续高温天气,给健康带来挑战。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基础疾病较多,成为中暑的高危人群。
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如何防护,医务人员提出了以下专业建议:
主动饮水
老年人体内水分含量低,易脱水,应主动饮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建议每天饮水量保持在1.5L~2L,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可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的盐,或者饮用一些淡茶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补水要勤,每次的量要少。
居家防护措施
高温天气下,鼓励开空调,空调温度保持在26-28度之间。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室内闷热。避免空调、风扇直吹头部和后背,尤其出汗的时候,可设置挡风板。
夏天干燥,要保障室内的湿度,室内湿度尽量保持在40%~60%,可以采用地面洒水、拖地等方式缓解皮肤干燥的情况。同时,家里应该添置防暑物品,如清凉油、人丹、凉席等。
外出做好防晒
尽量不出门,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避免正午出行或长时间在屋外停留。外出时除了做好防晒之外,还应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尽量避免高温户外劳作。
慢性病管理
针对有慢病的老人,建议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长期用药的情况下要规律用药。出现病情变化,应该及时就医。
生活习惯建议
高温情况下,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每天7~8小时的睡眠。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吃一些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黄瓜、冬瓜、绿豆汤等。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适当地吃一些瘦肉、鸡蛋等补充蛋白质。
防暑降温过程中,公众尤其要警惕几个常见误区,这些做法不仅可能效果不佳,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误区一:长时间密闭使用空调,会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引发呼吸道不适。正确的方式是,每2~3小时通风一次,一次大约30~60分钟。
误区二:高温下大量喝冰水降温,冰水会刺激胃黏膜的血管收缩,造成消化功能不良。正确的方式是,喝温或者微凉的饮用水,少量多次饮用。
误区三:出汗以后立刻洗冷水澡。冷水澡会刺激毛孔收缩和血管收缩,这样会导致热量散发不及时,容易引起头晕头痛情况。正确的方式是,大汗以后,应该用毛巾擦拭汗水,休息大概十分钟以后,待体温下降再用温水洗澡。
误区四:部分中暑患者因体温升高误判为感冒,采用“捂汗”退热(如盖厚被发汗),这种做法极其危险。正确的方式是:一定要积极降温,像解开衣物、用流水擦拭身体、用冰敷降温,严禁任何形式的捂汗行为。
误区五:藿香正气液不是“中暑万能药”,即高温引起的大汗、头痛、头晕、口渴等中暑症状的病人,不宜使用。藿香正气液里含有40%~50%的酒精,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