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与养生
吃素并非更健康 老来过瘦危害大
步入老年,能吃是福,会吃则更利于身体健康。合理膳食、充足营养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基础。老年人怎么吃更健康?有哪些常见误区需要注意?
避开“吃素”误区
有段时间,“吃素更健康”“吃素更长寿”的说法流传甚广,其实这种认识缺乏科学依据。吃全素很容易导致营养缺乏,例如蛋白质摄入不足容易导致低蛋白血症、贫血、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
老年人对能量的需求降低,但对大多数营养素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对一些重要营养素如蛋白质、钙、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需求反而是增加的。推荐老年人尽可能每天摄入12种、每周25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奶蛋搭配、蔬菜水果搭配。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口味也容易固化,这样很容易造成食物品种单一。建议做到餐餐有蔬菜,尽量吃不同种类的蔬菜,特别注意多选择深色蔬菜,如油菜、菠菜、紫甘蓝等;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果,每种吃的量少一些、种类多一些,不能用蔬菜代替水果;畜肉、禽肉、鱼虾类动物性食物要换着吃,还要吃不同种类的奶类和豆类食物。
由于高龄老年人咀嚼吞咽能力下降、身体较为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建议优选质地细软、能量和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比如鱼类要去掉骨刺,肉类制成肉糜、肉丸,黄豆加工成豆腐、豆浆等。
认识“老来瘦”误区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很多老年人非常认同这一说法,认为瘦才代表身体健康。科学研究发现,过胖不利于健康,但是过瘦也会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进入老年期后,无论是过胖还是过瘦,都不应采取极端措施让体重在短时间内产生大幅变化,应该分析可能的原因,在饮食和身体活动方面进行适度调整,使体重缓和达到正常范围。
专业医生表示,高龄老年人更需要关注体重变化,因为体重下降是高龄老年人营养不良和健康恶化的重要信号。由于生理功能严重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减弱,高龄老年人营养不良、贫血、肌肉衰减、骨质疏松和衰弱等发病率很高,需要更精细化的营养支持和医学营养补充,特医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营养补充剂都是重要的营养来源。
在合理营养的基础上,老年人根据自身健康状况积极主动参加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减,这也是保持适宜体重的重要途径。阳光下的户外活动有利于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同时能增强骨质,提高脊柱及全身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减少肌肉衰减的发生与发展。
建议老年人运动时量力而行,多选择散步、快走、太极拳等动作缓慢柔和的方式,以免过量活动引发肌体损伤或跌倒等不良事件;减少看电视、玩手机等久坐和静止的时间,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局部肌肉劳损,诱发或加重腰肌损伤、腰酸背痛、心肺功能下降、头晕等。